时间:2024-05-04
林立琼,福建省特级教师,现为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副校长。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福建省特约教育督导员,龙岩市第一批“千名名师”、第二届名师、龙岩市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教25载,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形成了独特的“唯美教学”风格。担任了多项省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负责人,先后在各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一部个人论文专著已出版。
[摘 要]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避免采用散碎化教学模式,从教学和课程意义的高度寻找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并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开展教学,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开展,提升教学活力。
[关键词]学的活动;基点;高中;整本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的系统性
需要在“学的活动”中实现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设立了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意味着整本书阅读已经超出了课外阅读和泛读的概念,具备十分清晰明确的教学意义和课程价值。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篇章教学模式,喜欢通过散碎化提问来获取学生零散性回答。这种形式上严重缺乏系统性、合理性和整体性的安排,不仅难以给学生带来实质性增益,也会使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被极大地削减。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什么是学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实是指出了现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项专门性的活动,有其内在的独特的心理规律。只有在科学设计的学习活动中,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积累知识经验、发展能力,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因此,转变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建立全新的“学习活动”概念,在学校教育背景下,由学生发起、调控、完成一系列外部学习行为和内部学习心理活动,以“学的活动”为抓手带动学生的主体性,在充分并系统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
1.“学与问”的启思,以学定标
整本书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而影响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已经知道了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想探索“为什么”的问题,就应该据此来合理地开展教学。如在长篇小说阅读与研讨中,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在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中,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就得重视加强学生的学习经验,要求学生在教学之前完成对整本书“学的活动”。这里“学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梳理、通读和初步记录,这也是所有阅读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在通读的时候,学生需要梳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梳理文章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困惑都详细记录下来,这一过程就是“学”。而“问”则是指学生的思考、疑惑以及提问的起步,这也就是说需要引导学生基于通读来进行整本书的现实意义、手法等方面的思考,然后将自己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提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应过多干涉。
虽然这种提问也很难避免出现散乱的情况,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和梳理,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总结,然后设计出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主要问题[2]。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来合理制定最终的教学目标,使课堂能够真正活起来。例如在《三国演义》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某人为什么会这样?某人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等比较浅显的问题,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出“主公、武将、谋士”等系列,然后以历史的选择、功名与道义等作为阅读的方向,之后组织学生围绕着这些更高层次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索名著中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其中的精华。
2.“学与导”的深化,以学定教
在整本书阅读之后,师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的切入点,不过正确的阅读理解还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导”的角色。所以,只有合理设置好“学与导”的环节,才能够真正促使整本书阅读的进一步深化[3]。
这里的“学”主要是指学生在通读之后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再围绕着主问题进行精读,通过多种观点的碰撞,使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而“導”主要是指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点拨或拓展等,而这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例如在《老人与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主人公硬汉角色意义的思考一般较为肤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该书的结尾不够重视,一眼带过。而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学生对该书的结尾进行深入分析,从另一个层次来思考文中女士和侍者之间的对话。
“Tiburon(西班牙语:鲨鱼)”,侍者说,“Eshark(分析:是侍者用英语讲鲨鱼Shark一时读别的发音,前面多了一个元音)。”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分析:他想说这是被鲨鱼残杀的大马林鱼的残骸,但说到这里,对方就错以为这是鲨鱼的骨骼了)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与老人搏斗的意义进行对比,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结尾的对话其实消解了老人搏斗的意义,认识到社会精英的现实悲剧性。
3.“学与做”的落实,学以致用
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是学生自主读之后“教”的活动,在于促进学生在阅读感悟与认识上的成熟与深入,在表达上的改善与提升,“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
针对整本书的阅读来看,主要是要求教师抓住整本书中的重点,然后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他们的精神人格更好地成长[4]。所以整本书的阅读教學绝对不能够只局限于通读、精读以及分析讨论等环节,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学与做”这一环节,以此使得整本书的阅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与学生的生活对接。除此之外,教师还得明确读书的过程也是学写作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提炼学生思想的过程。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读完《老人与海》这本小说,学生能不能进行创造性的仿写呢?整本书的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长见识,积累情感与思想,而且能够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通过写读后感以及书评等,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整本书中线索繁复,内容也十分庞杂,教师需要找寻其中对学生成长有利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来认识社会和人生。例如读完《红岩》,可以布置学生写读后感:你如何理解文中“心系家国”的个人情怀和“英雄抉择”的人生境遇?对现在的你有什么人生启示?请写出你的感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结语
教学目标只能通过学习活动来实现,课堂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教知识,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教学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得好”才能“学得对”。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是学习活动的设计。
要认识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将整本书的阅读落实到学生的能力提升、经验增长、精神成长,才能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整本书阅读的核心意义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并获得学习方法,其他目标都是据此扩展开来的。这是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核心价值。要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开展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会学”为教学目标,始终坚持这一价值追求,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与个性。
参考文献
[1]蔡可.美国项目学习与我国语文教学改革[J].语文建设,2015(11):13-16.
[2]王春晶.为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单”——以“任务单”的形式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24):134-135.
[3]彭丽丽.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及策略探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7.
[4]郭静.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C].2016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6.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