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听评课追踪模式构建探讨

时间:2024-05-04

周福乾

皮亚杰的“构建论”范式提出,教师要实现职业成长,需要在职业发展全过程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可持续性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舍恩等人的“反思论”范式强调树立反思意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倡以反思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进行及时的改进、同化与建构,获得专业发展。听评课正是一种可以伴随教师整个职业生涯,通过构建、反思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完善、优化,以及专业精神不断更新、增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当下的听评课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太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听评课追踪模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当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听评课的现状

听评课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听评课活动的有效开展,借助教师们的集体智慧,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发展。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校级领导带头兼课、上课、听课制度,校长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副校长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学科教师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认真开展教科研工作,每期开展示范课说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8次以上”。但实际上有些学校听评课教研活动仅仅只有数量化的体现,而没有高质量的体现,更谈不上运用听评课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着“听评课重数量、重完成,轻实效;听评作而不合,各自为阵”两大问题。因此,当前的中小學教师听评课专业化程度还处在任务型、散打型阶段。

二、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

听评课追踪模式构建分析

1.听评课追踪模式分析

从教师个体来看,自觉行为是其专业学习的保障,而其专业学习又是自身专业身份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有成为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的“自觉主体”,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在教学、育人、服务中的问题和意义,从而不断创生新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实践方式,享受教育工作的过程,感受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喜悦,获得教师专业身份,实现自我价值。

从教师专业学习来看,其专业学习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反思与观察到抽象概念化,再到主动实验,然后回到新的具体经验情境中,从而不断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

从教师合作来看,合作学习文化氛围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阳光雨露”。教师的专业学习是通过个体与所处环境互动的方式来实现的,所处时代和学校情景影响着互动的方式和内容。合作与竞争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氛围,在一所提倡合作的学校中,教师之间必是互相观课、议课,教研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作的学校文化氛围可以促进教师间、师生间、教师与管理者间的有效互动,为教师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从构建学习共同体来看,异质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学习的“土壤”。教师的专业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和共生。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合作,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坚持各自独立性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使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沃土中获得养料,使教育实践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突破原有的困境。卡岑巴赫(Katzenbach)和史密斯(Smith)认为,团队是由互补的技能掌握者组成,他们为达到共同的目的和组织绩效目标,使用相同的方法并且共同承担责任,这样的组织团队效率更高、绩效更好。

2.听评课追踪模式的构建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听评课追踪模式应该是一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成长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落脚点的完整、持续、系统的专业性活动。该模式主要分为课前会话、课中诊断、课后协商、课后改进、课堂追踪五个环节。

(1)课前会话。课前会话主要是基于平等、尊重,由1名骨干教师与3—4名非骨干教师共同拟定、明确教师成长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组成引领者与被引领者“微团队”,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共同体,持续不断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先让被引领者把自己的优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反馈在教学中,再让引领者根据被引领者的优点和问题选定观察的主题,明确各自的观察点,设计或者选用相应的观察工具。

(2)课中诊断。课中诊断主要是根据观察主题,依托观察工具,收集课堂教学资料。本环节中,在引领者的带领下,听课“微团队”按照课前分工,自行选择观察诊断的最佳位置,按照教学时间顺序,依托观察工具,如实记录课堂中的各种现象,保证信息实事求是、全面、完整,为课后协商提供有力依据。

(3)课后协商。课后协商的主要目的是反思、分享、协商、达成共识,明确急需改进的问题。本环节中,首先由授课人自我反思本节课中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最急需改进的地方;其次由听课人分别提出、分享自己最欣赏的地方、最急需改进的地方;再次,大家按照“急需改进、改进时间短、又容易改进”的原则共同商讨、确定下一次需要追踪改进的问题,并征得授课人的认同;最后,大家分别提出改进建议或意见。

(4)课后改进。课后改进是指授课人根据改进追踪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听课人的改进建议或意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反思、再优化、再实践、再改进这么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本环节中,授课人需按照“4问3想教师自我成长模式”(4问即问目标、问重难点、问教学流程、问板书设计;3想即我最欣赏的第一个地方,我最欣赏的第二个地方,我最需要改进或加强的一个地方)来实现自我监控和管理。

(5)课堂追踪。课堂追踪是引领者先带领听课“微团队”追踪诊断、了解改进情况,再根据改进情况进行反馈、支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中小学骨干教师引领成长听评课追踪模式是由省市级骨干教师作为引领者、年轻非骨干教师作为被引领者而形成的一种互助、共赢的成长方式。经实践验证,该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目标具体化、教学反思精准化,从而不断改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