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小语教材中神话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时间:2024-05-04

朱卫华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究竟应该如何解读?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它们的语文教学价值呢?我想厘清这个问题,执教者至少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理清神话和神话文本的概念;二是明确及落实神话文本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研读小学阶段的几篇神话文本,我认为小学神话文本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达成:复述课文,把握故事之情节;品读想象,感悟文本之神奇;分析人物,体认民族之精神;补充材料。感受母题之源头。如此,才可领略神话文本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神话人物;道德;神话文本;语文教材;教学价值

近日听课,看到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将《女娲补天》(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神话人物女娲塑造成了一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勇敢善良的女英雄的形象,不禁引发了我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类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的深思。

当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内在美等这些道德标签——现实地“贴”在女娲身上时,我们还能感受到神话的瑰丽神奇吗?如此解读,孩子们阅读神话故事的乐趣何在?他们还会对先民留下来的那一个个光彩动人的神话故事感兴趣吗?

不可否认,在这些神话类文本中,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其美好的品质的确值得关注和学习。但是这种关注和学习,不应该是生硬、盖棺定论地贴上道德标签。我认为,如果这样解读神话类文本和神话人物,无异于焚琴煮鹤。那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究竟应该如何解读?执教者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明晰神话及神话文本的概念

关于神话,茅盾曾如此下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越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确信以为是真的。”袁珂则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的阶级社会——乃至近代和现代也有神话,神话并未消失。”因此,他把许多具有进步价值的仙话、传说也纳入了神话行列。

其实,神话既不等同于“以寻求长生不死途径为中心内容”的仙话,也不是以虚拟夸张手法创作的童话;更不是以假托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寓言故事,或叙述一民族的古代英雄所行之事的传说。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原始先民对自然、宇宙以及自身感到困惑、恐惧、崇拜,从而依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体认模式。也就是说神话具有感知的真实性,以原始初民的低级思维水平而想象出的这些神话故事、神话人物都是有根据的,能使人信以为真。创作原始性是神话最本质的特点。

神话文本作为文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既具有神话的一切特质,即具有创作的原始性和集体性、感知的实在性和幻想性、叙述的故事性和超验性、内容的广泛性和同质性。同时,又具有文本的召唤结构和空白点,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对其进一步填充和完善,要旨在文学性的建构,属于袁珂先生所提出的广义神话。小学语文教材重点神话篇目都属于神话类文本。

二、明确及落实神话文本的教学目标

研读小学阶段的几篇神话文本,并根据自己的实践及参考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后,我认为小学神话文本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定为:把握故事之情节;感悟文本之神奇;体认民族之精神;感受母题之源头。其具体的落实方法如下。

1.复述课文,把握故事之情节

故事情节是构成神话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神话文本来说,其故事性更强,所以,叙述的故事性也是神话的本质属性。让小学生了解神话故事,并能基本把握其主要情节,是非常必要的。小学教材中的神话文本都集中在中级段,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而言,复述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要求。

第一,借助文本叙述顺序,复述课文。学生可以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以《盘古开天地》为例,可以让学生首先通读全文,思考每一段里“盘古在干什么,宇宙天地什么样”?第二步,以填空的形式抓住盘古行动跟宇宙变化的关系,归纳每段的段意;第三步,让学生按故事发展过程给段意排序;第四步,把各段段意连接起来,简单叙述故事经过。

第二,借助画面,复述课文。根据皮亚杰的研究,6~12岁儿童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倾向于运用自然和直觉的思维方式,而神话恰恰也是以整体的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神话的思维和儿童的思维颇有一致性。儿童在读神话的过程中,想象力易被有效激发出来,神话人物的神奇魅力恰好迎合了他们那种无拘无束、异想天开、想象无极限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借助画面让学生配音来复述课文,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不但能够激发他们的表达兴趣,也降低了他们复述的难度。

第三,任务驱动,复述课文。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小学生同成人相比,更具有爱表现的特征。依据这一点,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他们回家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人听,并让家长评分。这样的任务驱动,为有质量地完成复述奠定了基础,还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2.品读想象,感悟文本之神奇

对于原始人而言,神话之“神”主要意味着“神圣”,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那种神圣感早已荡然无存,神话之“神”主要体现为“神奇”,对于9~10岁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但是,教师必须明确的是,神话并不是原始人运用想象、联想以及夸张等我们这些现代修辞手法所虚构加工而成的,神话中的内容,恰恰是他们所感到的真实世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执教神话文本时一定要正确地区分我们逻辑思维的“真”和原始思维的“真”,把重点放在认识、品读神话人物言行的神奇之上。下面以《盘古开天地》为例说明。

一是品析文字,感悟神奇。神奇人物往往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这一切的产生都离不开“神”言“神”语: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无限的想象等。《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有些教师紧紧抓住“渐渐”、“缓缓”、“慢慢”、“逐渐”,引领学生品味到这些词语都表示速度慢、时间长,进而感悟到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endprint

二是朗读涵泳,感悟神奇。教师注意挖掘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比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盘古四肢化四极,五体化五岳,想象简洁明快,情节生动有趣,场面大气,充满奇幻的色彩,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幻化为生动的画面。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会领略到对偶句的魅力;然后再进行词语品析、对比朗读,感受和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如此,教师就能巧妙地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都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到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

三是激发想象,感悟神奇。有人说,神话是儿童的神话,儿童是神话的儿童,所以儿童对神话有一种天然的渴望。神话的基本构造方式是虚构和想象,它以奇幻的想象,玄幻的故事背景,超脱世人的能力来体现人类自己的梦想,迎合了儿童好想象、好奇的心理,本质上满足了孩子游戏精神的需要。神话对各种离奇事物的解释,能够培养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而想象是孩子们最擅长的一种思维游戏。他们往往会把自己也当成想象的神话世界中的一部分,来到“神”的身边,和“神”一起自由驰骋。

儿童在读神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存活于个体生命中的潜意识被激活。教师应该顺应童心,让儿童充分享受神话的神奇,尝试通过各种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再现神奇的神话情境,让灵性长在“神”的身上,活在孩子们心里。

可以说,想象是神话的精髓,而想象力又是科学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神话对于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形成发散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分析人物,体认民族之精神

神话故事是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又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优良品格。神话对民族精神的体现往往集中在神话人物上,试看小学生熟悉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为创造万物而献身;女娲创造人类,不辞辛苦造福人类;后羿射日,解救人类的苦难;巨人夸父为寻找永恒的光明而逐日,道渴而死……这些神奇的人物身上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善良等。

因为神话是原始先民之信仰与生活的混合表现,神话中的人物被原始先民认为是真实的,其内容并不以道德训诫为旨归。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分析这些神话人物体现的民族精神,切忌给人物生硬地贴上道德标签,比如,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明过分的崇高性,也不把神明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他们作为自己人生的折射。

只要我们在分析神话人物精神面貌的同时,适时地联系古今那些体现这类神话人物面貌的事例、人物,就可以把神话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上升到唤醒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悟、认同,以至热爱的高度。因此,我们可以说,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更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浸润过程。这种浸润,使学生获得的是精神成长的力量。

4.补充材料,感受母题之源头

有些专家认为,应该让小学生也意识到神话是诸多文化现象的源头。这就如同在孩子的心田种上一粒神奇的种子,这粒种子会随着孩子的学习成长,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可是,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本身,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利用相关材料加以扩充。例如,教师在执教《女娲补天》一课时,可以结合《红楼梦》里一段描写女娲补天的故事,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神话对文学的影响。还可以结合熟知的风土人情,适当地给学生讲述一些现在仍存在的有神话依据的习俗,如“补天穿”是惠州的一个很古老的民间习俗。每逢“天穿节”,当地的人们便用红丝线系上煎饼,将其掷于屋顶上方,寓意为“补天漏”或“补天穿”,有祈祷风调雨顺之意,也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效仿。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外知识讲给学生听,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神话和民俗的密切关联。总之,只要与这一神话相关的文化现象,我们都可以给学生加以补充,让学生感受到母题源头的魅力。

含英咀华,方能品味神话语言的神奇滋味;研究揣摩,才可领略神话文本的教学价值。作为执教者,我们应该认识到:神话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本,就是因为其神奇性,只有把握这一神话本质,才能让课堂上的一个个璀璨夺目的神话故事,在儿童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才能使那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神话人物,伴着孩子们度过美好的童年。

(责任编辑 杨晶晶)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