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赖冬玲
素材,是进行写作加工的基本材料。作文素材,一般是指文本素材和生活素材。“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皮能温,鸡蹠必数千饱”用比喻方法道出素材的重要性。“作议论文字,须引事实无差忒,乃可传信后世”指出作文时引用事实素材的必要性。有了素材,就有了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但还不一定能够写出好的文章,因为其中有一个将素材转化为写作语言的过程。那么,怎样将素材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材料呢?下面就写作中如何对文本素材的转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对作文素材进行辩证法上的转化
辩证法上的转化是指用相对的方法把素材进行转化,转化为写作材料,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写作上经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法。面对众多作文素材,可以去粗取精;面对陈旧的素材,可以化旧为新;面对平淡无奇的素材,可以化平为奇;面对一般性的素材,可以虚实互相转化使之增辉。总之,通过对素材的辨证性的转化,使之为我所用,更好地为文章服务。
一是去粗取精。古人对于怎样选用素材写作,有其独到的见解,他们一致主张写作储材贵多贵博,而选材用事要去粗取精。如写话题作文“磨难”时,我们就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作为素材。此文是一封书信,作者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向友人任安倾诉了自己的痛苦和怨恨,详述了自己对友人不能援助的苦衷,表明了高尚的生死观,但要找到真正切合“磨难”话题的素材,就要费一番周折,动一下脑筋,去掉无关素材,才能找到适合本话题的材料。经过比较和鉴别,可以发现文章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是比较符合本话题的,可以选用为写作材料。
二是化旧为新。只要能对旧的素材进行挖掘、拓展、延伸,化入自己的创见,就能使素材焕发耀眼的光辉,成为新颖的有机材料。如写话题作文“环保”时,学生对于世界各地发生的环保事件不一定了解,但对地球变暖这一表现象却是很熟悉的,只要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的叙事上的增删,就可成为新颖的材料。如试问自己居住的地球为何会变暖?假设地球以某一速度在不断变暖,地球多久就会有什么灾难性的后果?人类还要不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稍为加工就可成为写作的活材料。这不失为一种转化写作素材的好方法。
三是化平为奇。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要与众不同,奇异新鲜。文本素材是一种公共资料,如不加选择地使用,容易落入俗套,缺乏新意。因此,在选材时可以采用反传统、唱反调、典表面的方法。如“根据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写一篇文章,可以选取历史上的屈原,并根据《离骚》的文本素材来撰写与发挥。历史上对屈原的评价是正面居多,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写其缺点和不足。如根据“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等句,评述屈原独身孤傲、自命清高的性格与其投江自杀的内在联系,使屈原的形象得到入情入理的分析,必能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
四是虚实互化。“文章家之能事,要能使事理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即要通过一定手段对素材进行虚实之间的转化,为叙事和抒情服务。如对“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写作时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阐述,化虚为实,使人确信无疑;对学校里很多学生无心上学、经常迟到,成绩下降的现象,经过思考可以归结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习惯不良”,化实为虚,经过虚与实的互相转化,使人对文章的说理有更透彻的认识,印象更加深刻。
二、利用题目与素材的文义联系进行转化
根据题目与素材内容在大意上的联系,找到题目与素材之间的链接点,使之无缝的对接。文章的立意多种多样,素材的信息也丰富多彩。对同一种素材站在不同角度去解读,含义与结论也会不同;在不同层次的分析下,内容与意义也各有特点。在掌握素材有限的情况下,素材多次利用、一种素材多层次利用可以减轻积累素材的压力,也可以提高选材用材的效率。
一是利用文本素材的“文眼”进行转化。所谓“文眼”,是指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一句或两句话,而这句话中最有神采的一个字或两个字,其意味更深长,其色彩更强烈,是文章的主心骨。利用文本素材的“文眼”与作文题目对接,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如写作文《春天》,可与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望》、朱熹的《春日》等链接。
二是利用文本素材中的警策秀句(名言警句)进行转化。写作中如果能综合有机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必能使文章增色不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均指出警策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如写有关朋友的作文,可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写作中引用名言警句,无疑会增强文章的公信力和说服力。
三是利用题目或话题与素材大意的相通之处进行转化。利用文本素材的大意或中心对接题目或话题,使之为写作服务,这是较高层次间的转化。如写有关亲情类的作文时,可以与课本中的《木兰辞》、张籍的《秋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链接,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写作语言,为作文增添文采,营造诗的意境,增强文章的叙事和抒情表现力。
三、运用不同角度进行转化
由于题目立意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特别是话题作文,立意角度更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学生对素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与分析,按题目或话题的立意进行素材的选取,并把相应的部分转化成自己文章的语言。
一是对素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转化。题目的立意具有不确定性,同样,素材的使用也具有多重性。写作时可以根据立意的需要,选择相通的解读角度与之链接,并顺着立意角度逐层转化为写作的有机材料。如陶渊明是一个田园诗人,一般从返璞归真或归隐的角度去写他的田园生活,在使用材料时可以发散思维,从“做一个真正的自我”角度解读陶渊明,揭示他的精神实质和生活风貌,表现他的“真正的自我”的一面。角度的变换,使材料的使用更为有效,也使行文更有新意。
二是对素材进行换元转化。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量的因素组成,性质也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的排列顺序来决定的。如果其中的—个元素或排列次序发生改变,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换元法对素材的转化是十分实用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没有经历和接触的事物化为所熟识的素材,扩大选择素材的视野和角度。如学生在与教师的学习生活中,已经非常熟识教师的生活习性和规律,如果以自己的眼光去审视教师,就更能够体会到教师应该怎样教学,怎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换一个角度和位置,写作的灵感和思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拥有丰富的素材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前提,学生只要注意积累,灵活转化素材,便能在日常的作文写作中如鱼得水,兼顾写作的速度和质量。
(责任编辑 杨晶晶)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