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把脉教师听课病症 提高教师听课效率

时间:2024-05-04

林其冬

听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活动,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更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因此,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听课制度的建立,设有互听课、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评比课、考核课、推门课等各种听课形式,有的学校还设立课堂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活动。学校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听课,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使教师自觉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那么,教师的这些听课活动都能达到学校的预期目的吗?听课效果的好坏其关键取决于人,即听课者。教师只有真正地、自觉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听课活动中,才会在听课活动中受益,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目前在中小学校里,教师间相互听课存在着以下几种症状。

1.强迫应付症

这种类型的听课教师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前来听课多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任务。这类教师的最大特征就是“闲”。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好像都与他无关,总觉得闲得无聊,或东张西望或改改作业。这种纯粹走过场,为听课而听课的行为,其效果必然是“月亮走我也走”,课上完了,任务也算完成了。

2.匆忙上阵症

这种类型的听课教师是自愿参与听课,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但缺少听课前的相关准备,随机听课,打无准备的仗。这类教师最大的特征就是“乱”。我们总能看到有些教师到了教室才打听上课的班级、课题、课时,甚至是当天的日期,然后临时抱佛脚,赶着熟悉教材、熟悉教参,东翻翻西看看,一时间弄得手忙脚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有甚者,由于有些课堂,教者没有向听课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或教材、教参,这类听课教师只能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听课,所得的效果可想而知。

3.机械复制症

这种类型的听课教师具有明确的听课动机,专为学习而来。乍一听,好像无可厚非,听课就是要向同行教师学习,这是虚心好学的表现。但其所谓的学习是不加选择照搬照抄上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及方法。这类教师最大的特征就是“忙”。课一开始,他就拼命地抄,狠命地记,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台录音机、复印机,把课堂的所有一切都记录下来,却不动脑作理性地思考和深入地探究,不考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结果成了“邯郸学步”。我们所提倡的听课学习是一种经过自身独立思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扬弃性学习,而不是全盘接受,照搬照抄。

4.敝帚自珍症

这种类型的教师听课时,能在认真听取别人上课的同时进行对比反思,汲取教者的优点,查找自身不足与缺点,这种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此类教师仅仅停留在自省这个阶段,即如何提高自己,而缺乏进一步去“省人”,即帮助人,提醒人。这类教师最大的特征就是“藏”。其做法体现在课后交流时,尽挑些无关痛痒的小节说,或说些不着边际的好话恭维一番,而对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反思和感悟不提不说,似乎怕说了会得罪人,或是怕自己毫无保留地把好的建议和盘托出,别人会从中受益,迎头赶上,在学校教师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很多灵感是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的,我们要在交流中谋求双赢,在携手中共进。当你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藏起来不与人分享,也就同时失去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那么,如何对存有这些症状的听课教师“对症下药”,提高教师的听课效率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要端正态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听课者,首先要持虚心学习、积极探索的态度,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积极思考、耐心听课的思想准备。持这种态度来听课,就自然安心听、用心听、虚心听,就能听出门道、听出味道。其次,要有尊重课堂,尊重教者的态度。必须清楚,此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即对执教教师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与自己观点不同的问题,听课者不能作即时评论,或在下面相互议论影响课堂秩序,或是以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有些教师即使不是主动来听课的,应做到既来之,则安之,与其痛苦地接受,不如换个思路,尝试着认真听讲,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二,要有备无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听课前要有充分准备,要像是自己上课那样去备课,做好“四备”,即备教材,通过研读教材、教参及相应学科的课标,去了解要听的课程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课程标准对此类课型有什么要求;备教师,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习惯以及上本堂课期待达到什么预期效果;备学生,事先了解要听课的班级班风和学生的日常表现;备自己,想想“如果是我上这堂课,我会怎么做,我的教学思路、教学环节会怎么安排”、“假如是我来上这堂课,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期待在课堂上看到哪些精彩的生成”。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听课前下足功夫,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去关注自己预想的教与学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办法。有“备”而听,课堂中的一切就会尽在掌握之中。

第三,要细听疾思。

当教师做足了听课前的准备步入课堂时,就开始了听课过程。课堂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教师听课既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讲,又要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同时还要有听课教师的独立思考和自己的独特见解。此外,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具体在听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与思考。

一是教师的教。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教师如何组织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听课者不仅要明晰执教老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还要重点审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实现的,重点、难点是怎样突破的;教学过程是否条理清晰,讲解是否清楚明白;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适,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等。同时要观察执教老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我们要透过这些现象洞悉现象背后的本质,看出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材钻研是否深入,对课标的把握是否到位,教学活动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等。一句话,看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是学生的学。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是静坐呆听,精神恍惚,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此外,还要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和密度,如观察被提问到的学生的人数、程度、分布的区域等。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等等。一句话,看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三是听者的悟。听课必须伴随着思考才能有进步,有提高。听课过程中,可以边听边思考:他的教学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自己应怎样对他的闪光点活学活用?听课过程还要经常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如执教老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执教老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或突然生成的问题时,执教老师是怎么处理的?换成我,我会怎么处理等问题。通过边听边思考,在听课中经常会迸发智慧的火花,产生顿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要及时记录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一句话,看看听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怎样。

向别人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有赖于自己的观察、思考与探索,只有在听课过程中通过这样“三位一体”的品味、琢磨、反思,才能听出门道,而不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上。

4.要主动交流

一节课往往因听后的交流而精彩:上课者会因听课者的思考而茅塞顿开,听课者也会因与上课者的交流而豁然开朗。因而,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要尽可能地同执教老师进行交流,态度要热情、诚恳、主动。这种听课后的交流,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挑剔,更不是无原则的褒奖,而是围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科学中肯地评价,把听课过程中的品味、琢磨、反思进行如实地交流。听完课后,最好由听课者先详细地向执教教师汇报收获与看法,要注意突出执教者在这节课中最耀眼的亮点,以此来肯定执教者的长处,也可以用实例的形式呈现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然后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最后让执教教师谈谈他的设计意图与教学体会,为自己解开听课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如能在具体问题上作进一步的切磋,共同探讨如何做得更好则效果尤佳。通过互相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的目标。

教与学都是无止境的。只有当听课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听课这种教研形式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推动教学研究更加深入地开展,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去认真地听听其他教师的课,都会使你收益非浅,其乐无穷。

(责任编辑 刘 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