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裕琴
高中英语新课程已在全国大面积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面临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行为低效和教学方式僵化等方面的问题。新教材从词汇、文章内容到模块结构都有巨大的变化。新词、俗语、俚语层出不穷,面广量大;文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洋溢着浓厚的英语国家的文化气息;教材的模块结构更加复杂,既有语言习得与输出的技能培养,又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训练,还有拓展性探究式学习能力的训练。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形成强烈冲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从教师被动接受到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熟练地运用,还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教师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一、困难分析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方面。
1.新课程方案带给教师的困难
(1)教学目标要求的多维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知识,具有通过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传授,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要训练学生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要在积累相当多的英语知识后才能逐步形成的。教师还必须对学生进行长期不间断的跟踪监控,繁杂的检查落实,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思维训练,从而帮助学生达成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
(2)模块教学要求的多元性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完成五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的学习。每个模块中设有若干个单元,要以单元为核心开展教学,每个单元包括:热身、阅读、词汇能力、语法任务和课题研究等项目,囊括了大学精读、泛读、语法、语音、听力等课程。同时,教师还要有校本课程研发和开设的教学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英语教师要完成高校精读、泛读、听力、写作等几个专业教师分工完成的任务,其困难可想而知。
2.英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
英语和汉语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两种语言机制,语言的内部结构不同,语言习得的编码程序不同,加之受母语的干扰,使得英语教学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和难度。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中,英语教学受语言环境条件的制约十分明显,说英语的社会环境对高中生来说几乎不存在;而在学校里,学生一天一般只有40分钟时间接触到英语,要想在40分钟内达成诸多教学目标,对英语教师来讲是极具挑战性的。
3.教师自身方面的不足
(1)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知识储备不足是现代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重大困难之一,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他们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早已落伍,对新教材里所呈现的富有现代色彩的新词汇、新知识、新内容感到新奇而陌生。同时,他们在继续进修、更新理念、改变方法上又比较被动。加之长期的注重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模式荒疏了他们的实际听说能力,这样教的结果只能是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
(2)理论功底不足
新课程背景下层出不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纷沓而至的教学策略,使许多高中英语教师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有些教师即使做了,也只是单纯的机械性模仿,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应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3)文化底蕴不足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内容涉猎广泛,再加上英语本身的跨国文化的差异,不仅使教师在教学上存在困难,而且使学生在接受上也存在明显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弥补跨学科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需要及时了解日新月异的跨国文化、异域风情。
(4)面对新课改信心不足
面对新课改所带来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教师对于所熟悉的课堂不知道如何驾驭。教师开始质疑自己的教学能力,知识信息来源的多渠道性使教师的知识占有不再具有权威性,拥有大量参考资料的学生也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高考的巨大压力又严重束缚了教师突破传统、大胆革新的思维,使他们依旧习惯于扮演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角色。
二、解决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应对。
1.加强自身的内功修炼
增强内功的有效方式是学习。学习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这两个方面直接作用于新课程的实践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英语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2.借助同伴合作
新课程背景下仅凭教师个人经验和能力进行教学已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当前,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是要教师充分合作,打团体战,具体的办法主要是加强集体备课和提倡互相听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均衡发展和共同提高,又能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使其腾出足够时间研究课堂教学,便于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以课题引领,解决教学实践生成问题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来完成。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是:将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立为研究中心,然后收集整理相关材料,采用归纳的研究方法,看自己能得出什么结论,然后查阅相关书籍,思考书上的理论是否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吻合,通过反复思辩、实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4.遵循元认知规律,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元认知是“对于认知的认知”,其实质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强调认知主体的反思能力。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是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去实现特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实到实效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应对策略都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内驱力,一切策略的实施都需要教师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元认知水平。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必须明白:知识是习得的,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而英语习得的过程,基本就是输入—内化(加工和生成)—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运用元认知理论,在输入环节上要有意识地创设语境,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情感教学;在内化环节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注重记忆方法和学习技巧指导,使学生易于感知;在输出环节上可以通过现场测试、单元测试、月考检查、背诵单词、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来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从而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但困难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在困难面前教师应以更积极的心态,努力克服墨守成规、职业倦怠等消极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田欣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