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时间:2024-05-04

宁 梅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学校变革,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一项主要任务。北京市西城区紧随时代发展,充分发挥西城教育资源优势,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区域教育工作的引领,致力于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多年来,西城区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承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教育的载体,充分发挥西城教育资源优势,满足社会不断提升的优质教育需求。

一、建设校园硬件文化,彰显环境文化育人氛围

西城区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优势,全面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依托西城区的有力支撑,西城教委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力争以高标准打造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

一方面,我们以“优化环境、办出特色”为校园环境建设原则,在保存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布实施,变昔日王府为现代学府,变旧时学堂为新型课堂,变古代戏园为快乐学园。另一方面,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对部分学校进行了整体重建、改扩建或合并。全市领先的“独体”教学楼落成;科技、人文、绿色的现代化新型校园拔地而起;校园雨水回收系统、物理仿真实验室、产业化生物实验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配置齐全。优化的整体教育环境,将功能建设与精神追求有机融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设备和有利的条件。学生身处富有启发性的优美环境中,感受着校园厚重的人

文理念和先进的育人思想,其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启迪。

二、实践百年老校、现代名校的教育理念,构筑学校精神文化内涵

学校精神文化蕴含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及现代教育的诉求,它构筑起学校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我区以“文化强校”的理念,打造区域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新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注重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百年老校、现代名校的辐射作用,努力将历史之厚博与理念之先行完美结合,让百年老校的理念日久弥新,让现代名校的作用引领全局,从而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教育大区,西城区共有82所中小学,其中34所为百年老校,占总数的40%左右。这些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西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经验支持和质量保证。我们在《西城区百年老校》一书中,收集了百年老校的校歌、校训及发展历程,记载了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在广大师生中宣传百年老校的办学理念及革命传统。我们对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和总结,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学校座谈、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广各校的办学思想和学校精神,将其融入全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之中。

西城区重点扶植9所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理念新、设施全、质量高、社会知名度大的高中示范校,这些学校根据自己的人文历史、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生兴趣等确定办学思想,明确学校理念,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追求品位、追求素养、追求境界,为实现西城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坚持活动育人,探索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新途径

我区学校文化建设以弘扬民族精神为重点,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途径,以关怀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出发点,注重德育渗透、活动育人,以多种形式促进民族精神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围绕“弘扬民族精神,注重德育实效”的主题,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想教育、意志品质教育、遵规守纪教育等,使学生加深并拓宽了课堂知识,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例如,“讲述感人故事,传承长征精神”活动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中国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将文化名人的事迹以展览的形式在全区中小学进行轮回展出,使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直接走近历史名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活动注重分层次、有梯度,使我区德育工作在呈现出系列化、常规化的同时体现特色化。小学开展了民俗教育、写字教育等;中学进行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并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诵读、中国书法等系列课程。这些活动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于一体,使学生在感受知识博大精深的同时感悟道德要求并内化为自身品质,丰富和发展了道德情操,提升了道德信念。

四、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发挥基地教育的辐射作用和育人功能

我们以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为目标,不断拓宽教育途径,积极扶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实践道德规范。

我区有9所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鲁迅中学是以鲁迅先生命名的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立在学校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事求是、博采众长、坚韧不拔、笃志报国”的校训,使得鲁迅先生的精神不仅对本校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感染、鞭策了一代新人。学校聘请鲁迅先生的长子周海婴先生为名誉校长。学校坚持开展“追寻鲁迅足迹”活动,师生从校内的文化园启程,至绍兴、上海、三亚等地参观鲁迅故居,拜祭先生英灵,用心感受鲁迅精神,体悟文化魅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功能的发挥,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拓宽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以宽展的外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延伸,其蕴含的社会性、时代性、实践性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挖掘和拓展。

五、推进课程改革,开发校本教材,着力加大课程文化建设力度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要素,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撑和载体,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教学文化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我区的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将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工作的自觉意识,不断丰富和扩展课程文化建设内涵。

我们聘请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本校教师开设选修课、讲座或讲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台湾作家刘墉开设的“活出精彩的人生”、“美国高等教育一二三”、“走进鲁迅”等专题,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增强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完善了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与化学奖获得者鲁道夫·马库斯先生与我区学生共同进行了“能源与环境”的研讨,学生在参与中提升了思想境界,增强了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了解了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各学校在不断挖掘自身资源的前提下,实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讲座课程和环境课程等多元课程模式,大力构建现代课程体系。我们对课题领衔、师徒挂钩、顾问听课、教学沙龙、中心备课组活动、教科研一体化均进行着细致有力的监控指导,使我区的校本研究呈系列化、制度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态势。

翻开历史的画册,西城教育在百年曲折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坚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以奉献、拼搏、探究的精神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志士才俊。今天,西城教育将百年承薪,帆满行舟,全面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深厚的底蕴启蒙思想,以优良的传统涵养精神,以优雅的环境浸润心灵,以人文的教育营造和谐,奋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力争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异成绩引领我区精神文明的振兴与飞跃。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责任编辑田欣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