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用时间管理理论 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4-05-04

王 蔚

[摘 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且被忽视的课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从时间管理理论出发,把教师的时间管理与其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从管理好时间对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升教师时间管理意识和提高教师时间管理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时间管理;可持续发展;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8-0055-04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是近20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对自身认识的一次飞跃。可持续发展追求自然与社会系统的有序、规范、成功运作,寻觅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通过的纲领性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今时代的具体运用,它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和完美性。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应重视个体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个体生命独立、自主和积极人格力量的培养,赋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素质,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

从现有研究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指教师不断地、终身地发展。许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从自己的研究及实践出发,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反思、科研能力,终身教育和科学的教师评价等方面论述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本文认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教师不断地、终身地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且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构成有影响的发展。这一概念强调,在教师个体能量和资源的基础之上,在较长的时间内,保证教师身心健康的、高效的发展。

时间管理是管理学中的概念,即以时间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是对时间的运筹与控制。作为管理资源之一的时间不同于人、财、物等资源,它无法再生、储存或替代,时间过去了,就不可能再回来。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是每个人却有不同的态度与结果。不同的人,对时间会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在时间的运用上就千变万化了。所以从本质上讲,时间管理并不意味着去管理时间,而是面对时间的流逝进行的自我管理。

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利用课堂的40分钟传道授业,又要在课余备课,批改作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但对于时间的效率和时间的价值这样的问题,却很少有教师认真、深刻地思考过。

一、管理好时间,对于教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是可管理的资源,运用时间管理理论,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对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管理好时间有助于提高教师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工作的总量。通过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方法,对时间进行有效地利用,有助于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高效地完成任务,使教师轻松应对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有助于增强其职业成就感。

2.管理好时间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事业发展

善于管理时间的教师,能够出色快捷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促进事业的成功。此外,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他们必须在工作之余花大量的时间再学习。善于驾驭时间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充电”,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促进其专业发展。

3.管理好时间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的高低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广度与厚度。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应对工作,高效完成任务,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有条理地安排时间并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做想做的事,有助于身心健康地发展;善于驾驭时间的教师,可以更好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学校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按时回家与家人团聚,有时间关爱家庭成员,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家庭美满幸福。管理好时间有助于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提升生活品质。

运用时间管理理论,转变教师时间观念,提高教师时间管理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促进教师当前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以后专业发展打下基础。从时间管理的涵义我们了解到,时间管理的实质是人的自我管理,所以,必须从教师自身入手,运用时间管理理论,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运用时间管理理论,提升教师时间管理意识

掌握和理解时间管理理论,使教师对时间这一管理要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意识。

1.提高时间价值意识

教师应对时间的效率和价值等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强时间价值感,认识到时间对于个体的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正确的时间观念能够引导正确的时间管理行为。

增强时间价值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记时间日志。所谓时间日志,就是把某一段时间内(通常以一天为单位)个体所有的活动全部详细记下,并做简单分析,包括工作目标、工作的内容、所用时间、工作的效果、工作的优先等级,以及对时间利用情况的反思等方面。

通过记时间日志,帮助教师了解每日完成了哪些工作,并对这些工作的效果及效率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计划能力以及计划执行能力;帮助教师了解自己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工作状态,了解自己的生物钟,保证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内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增强工作成就感和自信心。

2.增强目标意识

时间管理的实质是教师的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中确定发展目标和制定工作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最大限度地凝聚了个体的资源,是教师主动进行专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应当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明确自己工作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出自己的工作计划,保证把自己的时间有效地用于目标的实现。此外,教师每日工作也应当是有计划的。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应在头一天定好。在上班之前,教师应十分清楚当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和完成工作的顺序,保证一上班就进入预计的工作程序,保证完成计划。

3.培养优先意识

教师工作时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确定优先顺序,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了处理重要问题的时间,就提高了时间管理的时效。

意大利数理经济学家帕雷托提出著名的“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其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只要控制了重要的少数,就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发展为管理学中的“80/20”原理。这一原理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时间管理上也同样适用。它在时间管理上的做法是,可以将60%的时间用于处理较重要及较急迫的事情,将20%的时间用于处理一般事务,将20%的时间作为弹性时间运用,这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教师的实践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不分主次,认为每件事都要做,都要做好,而时间又不够,所以感到困扰,甚至导致身心疲惫。

教师要培养优先意识,工作时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教师每一天的教学任务和杂事很多,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科研、开会、应对各种检查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认准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必须完成的时限排出处理的先后顺序,分出主次,明确哪些事情是急着办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放一放的,哪些事是必须自己来做的,哪些事是可以交给学生来做的,然后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重要事情。抓住了处理重要问题的时间,就提高了时间管理的时效。

4.树立授权意识

在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些学生能够完成的工作,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在时间管理方法上叫做“授权”。因为时间是没有弹性的,每天只有24小时,我们每一件事都亲自去做,还要做得最好是不可能的。

当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知识与技能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不能像其他的管理者一样,简单地把工作的权力下放,而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不仅下放权力,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完成工作的方法。如有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尝试“立规矩”的方法,由学生提出完成的标准或实现的目标,在全体同学认可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我管理,让“规矩”管理学生而不是人管人,获到很好的效果。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的自评与互评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教师只要浏览批改过的作业本,找到共性的问题在全班讲解,找到个性化的问题为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就可以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于学习或进修,提高自己,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运用时间管理理论,提高教师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对时间进行计划、安排、控制、分配、使用、反馈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不是某些特定人群所应具备的特殊能力,而是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技巧。教师要想提高时间管理能力,除了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意识之外,还应掌握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策略,把这些时间管理的技巧转化为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

1.制定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设置发展目标

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明确、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计划。需要注意的是:(1)要制定可行的计划;(2)将计划落实在阶段性的目标上,即要分“小步子”制定计划;(3)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空白,不要把计划定的满满的,而要留下一些空档来处理突发事件。这些有助于计划得以实施。

2.记时间日志或备忘录,练习按轻重缓急处理事务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优先次序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对于教师而言,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时,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自我的不断发展作为判断重要性的依据。

3.养成良好的习惯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

(1)防止“拖延症”。拖延是效率的大敌,也是成功的大敌。出现拖延的情况,我们要反思是不是计划制定得不合理,不科学,如果计划没有问题,我们就要反思我们的计划执行能力。合理地安排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这一计划,今日事今日毕,我们会感到轻松与愉悦。避免拖延的有效方法就是设定最后期限,给自己提出压力,但过大的压力也会造成更严重的拖延,可以在设定期限后,把工作分成“小步子”,然后一步步完成。降低工作的难度是防止拖延的好方法。

(2)收拾好办公桌。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对于高效工作也很重要,把东西有条理地摆放,可以节省大量的找东西的时间。当然这也包括整洁的电脑桌面和有序的“文件夹”。

(3)善用零碎时间。有人常说自己的时间都被占满了,但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还是有的”。的确,如果我们做好时间日志,把每天的工作都记录下来,就会发现,还有很多零碎时间可以利用。利用零碎时间,集腋成裘,也可以完成大事业,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养成一些与时间管理有关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使他们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运用时间管理理论,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不是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是要引导教师有序、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生活品质,使教师为日后的发展储备必需的能量和资源,以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杜拉克著.苏伟伦编译.杜拉克管理思想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2]何常明著.用好时间做对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舒惠.课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工作时间管理研究[D].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4.

[4]李小芳,卢新发等.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J]. 特别企划,2004(2).

[5]杨乃虹.校长的时间管理[J]. 徐州师范学校学报,1998(1).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