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 良
一、对低年级学生的认识
低年级学生感知的目的性较弱,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机械记忆占优势;以形象思维为主。
不难看出,低年级学生课堂学习持续时间较短,持久性较差,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从探究知识本身产生。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用好评价这根“杠杆”,来平衡知识教学与课堂组织之间的关系。
二、对整体评价的认识
在进行低年级课堂教学时,宜多采用整体评价形式。这是因为大班制授课形式,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和进步在课堂上很难看准确,把握到位。同时,不恰当地表扬个体会造成学生接受表扬的“心理饱和”,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另外,整体性评价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小组合作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大部分独生子女在思想上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三、在低年级教学中使用整体评价的探索
1.全班性评价
全班性评价,是把整个班集体看做评价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评价对象完成教学预设情况做出的综合性评价。例如,课前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一个图形,要求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齐心合力完成一幅作品。当孩子在学习中表现不俗时,让他(她)来添画一笔;当某个孩子听课特别认真时,也让他(她)来添画一笔;当某个孩子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时,也让他(她)来添画一笔……如果中途有孩子破坏课堂纪律,或者故意违反一些规定,教师就会充当破坏者的角色,在画面上留下一些“败笔”,犯错的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应该”。当教师看到这个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会及时的“修补”好画面,此时,全班同学都会开心起来……
全班性评价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配合意识和合作能力,使他们从中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从而逐渐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
2.分组性评价
将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或者就学生的座位,自然地分成两大组,在课堂上进行一种有对抗性质的评价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其一,两组小朋友一起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对两组小朋友的学习活动分别给予评价,然后分别进行奖励(以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为主)。这种评价活动较为常见,应注意评价要恰如其分,奖励形式多样以及合乎情理。
其二,一组在进行活动,另一组则在给他们“找茬”。如一组在进行集体读书活动,另一组则在“找茬”。读书活动结束后,请“找茬”的小组提意见,诸如某同学没有坐端正,某同学斜视了,不专心,等等。再经过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奖励后,孩子们读书就会更认真了。另外,“找茬”的过程,既是放松的过程,也是提醒自己读书要注意什么。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整体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完成。通过整体评价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
作为评价的协调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要用心思考、探究、实践,引领学生在平等、融洽、坦诚的氛围中相互交往,在和谐、民主、进取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快乐、自信的个性中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田欣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