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读出味,诵出情

时间:2024-05-04

梅德刚

【教材分析】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篇课文,且是略读课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全诗结构清楚,首尾呼应,过渡自然,感情充沛。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用朗诵这种形式也可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抒情性,最适合采用朗读的方法来理解。

【设计理念】

诗歌教学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朗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是一首洋溢着浓浓爱国情的诗歌,很适合朗诵。课堂教学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进行设计,同时辅以适当的资料交流。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深深爱意,引发强烈的报国之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中华少年”真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真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资源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中华少年”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祖国风光,配乐《我爱你,中国》。

2.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读出“中华少年”的豪迈之情。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教师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欣赏祖国各地的风光,倾听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读感知,了解“中华少年”

1.自由朗读诗歌。(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想想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初读情况。

(1)字音。(课件出示)

翱翔 莽莽 萦绕 蹒跚

女娲 大禹 唢呐 哈达

刚劲 铭记 焊接 璀璨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特别强调“刚劲(jìng)”与“哈(hǎ)达”中加点字的读音。

(2)词义。(课件出示)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分小节读诗、评议,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4.说说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初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不少词语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陌生,比较难理解,所以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还是必要的。)

三、精读感悟,理解“中华少年”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小节。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交流讨论,教师适当点拨。(以下环节视学情而定,采用“指名朗读—理解—想象—指导朗读”的方法学习)

(1)第1小节:介绍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

①引导学生画出“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知道这四个词语在这里都暗指中华少年。

②师:读了带有这四个词语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③指导学生理解这小节是全诗的总起。

④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四个“从”的不同语气,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1小节。

(2)第2~4小节:分别介绍了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文化和不同的民族风俗。

①相机交流有关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简介:黄河、昆仑山;《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女娲、大禹的故事;冬子、雷锋的英雄事迹;端午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②师:你还知道诗歌中没有写到的哪些名山大川、英雄人物、名著、风俗习惯等?

③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讀第2~4小节。

(3)第5小节:祖国母亲苦难的历程。

①课件出示:

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a.反复朗读这两句诗。

b.抓住关键词“功德”“千灾百难”想象画面,理解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c.知道这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第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引出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

②“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春天的故事”各是什么历史事件?

“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这里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春天的故事”指改革开放。

③指导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5小节。

(4)第6~8小节: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

①指导学生抓住第7小节的“四不”和“四要”读出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

②引导学生理解“五十六朵鲜花”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少年。最后一节是全诗的总结,照应开头。

③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6~8小节,读出中华少年的豪迈之情。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表现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句的重音、停顿、语气;通过交流相关资料,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引领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四、表演朗诵,学习“中华少年”

1.推荐班级里朗读水平较好的四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诵,升华学生的情感。朗诵完后,师生共同评议,以激励为主。

2.四人小组再次分工,可以邀请教师参加,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诵,准备比赛。(每个小组可以朗诵一个小节)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体会了诗歌所蕴含的浓浓的爱国之情后,再通过表演朗诵、分角色朗诵来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感受,升华学生的爱国之情。)

五、小结作业,誓做“中华少年”

1.师:学到这里,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跃然纸上。那么,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2.师:学完本组课文,我們知道对祖国的热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学习《中华少年》,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诵,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报国志,读出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老师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更加璀璨的诗篇!

3.作业。

(1)仿写诗歌第1、5小节。

(2)自由组合,表演诗朗诵《中华少年》,有条件的可以配上音乐。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爱模仿、喜表演的心理,课后让学生仿写片段、表演诗朗诵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内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报国之志。)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小学 239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