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教版教材中“资料袋”的教学开发策略

时间:2024-05-04

徐美勤

【摘 要】人教版教材在三至六年级的部分课文后面共安排了44则“资料袋”,主要从背景资料介绍、文本知识补充、同类资料拓展、人物生平介绍、原著作品推荐等五个维度进行设置。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资料袋”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袋”在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积极作用。背景介入,增加学习的热度;文本补充,挖掘学习的深度;生平介绍,提升学习的高度;同类拓展,延伸学习的宽度;阅读推荐,积累学习的厚度。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资料袋 教学策略

人教版教材在三至六年级的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笔者整理后发现,它在第五册到第十二册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9次、7次、8次、5次、5次、5次、3次、2次,依年级的逐渐升高呈减少趋势。这样的编排规律与学生课外知识越来越丰富、阅读积累越来越丰厚的实际相符。

分析所有的“资料袋”,发现其内容丰富,主要是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设置的:1.“背景资料介绍”,如三年级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2.“文本知识补充”,如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后的“资料袋”补充介绍了文本中提到的关于辽西发现恐龙化石的资料;3.“同类资料拓展”,如三年级下册《珍珠泉》一文后的“资料袋”介绍了西藏的羊八井热泉、台湾省的“水火泉”等;4.“人物生平介绍”,如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一文后的“资料袋”简介了宋庆龄的生平; 5.“原著作品推荐”,如四年级下册《卡罗纳》一文后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下面的表格对八册书中所涉及的44个“资料袋”进行了整理归类。

教材中的任何一种资源都应该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诸如“资料袋”这样的小众资源往往会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在具体的教学中,该如何充分挖掘“资料袋”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袋”在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积极作用呢?笔者例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背景介入,增加学习的热度

“资料袋”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多都适合于用来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资料袋”的引领下抱着“有趣”“想学”“快学”的积极心态走进课文的学习。

比如三年级上册《给予树》一课,后面的“资料袋”介绍了“圣诞节”的相关情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圣诞节依然充满着好奇,但又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读这个“资料袋”,然后教师引導说:“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圣诞夜,还会有可爱的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礼物。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位叫‘金吉娅的小朋友家里会发生什么有趣感人的故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给予树》去一探究竟吧!”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这样的导入,就是充分利用“资料袋”的内容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度的效果。当然,背景资料不一定只在导入环节使用,其他时段,只要适时,就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学习的潜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同类拓展,延伸学习的宽度

一些课文后面往往用“资料袋”的形式,拓展介绍与课文相类似的内容,如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后面的“资料袋”就给出了五幅少数民族的图片;三年级下册《珍珠泉》后面的“资料袋”补充介绍了一些我国其他的神奇的泉;四年级上册《长城》之后的“资料袋”则介绍了截止到2003年7月,我国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处景观。这些资料都可以成为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比如学习《珍珠泉》 之后,出示“资料袋”,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神奇的泉,它们的“神奇”分别体现在哪儿,可以与“珍珠泉”的神奇进行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去查找“资料袋”中介绍的“西藏羊八井热泉”“河北喷鱼泉”“台湾水火泉”的图片及具体情况,以“神奇的泉”为主题,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互相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同时结合这组课文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教学。应该说,这样的教学延展了学生学习的宽度,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好素材,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文本补充,挖掘学习的深度

有的“资料袋”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有效补充,这些信息对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样的“资料袋”就可以在学习到相关内容时,适时地介入,以帮助挖掘学习的深度。

比如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中,为了证实科学家所提出的“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这一说法,文中提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但因为篇幅有限,“辽西的发现”课文并没有具体介绍,而后面的“资料袋”却不仅用文字进行了详细说明,还配了一幅“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适时引入“资料袋”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

再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用文字介绍了叶老帮作者修改习作,但不够直观。这时将“资料袋”引入,让学生两边对照着读一读,学生就能充分感受到叶老身上的那种认真、平和以及温暖了。当然还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这个“资料袋”,比如让学生去发现叶老运用了哪些修改习作的方法以及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规则,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及能力。这样一来,学习就变得更加深入扎实了,而学生的语言理解、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同步发展。

四、生平介绍,提升学习的高度

44个“资料袋”中涉及作者或文中人物生平介绍的有近10处,算是比较多的一类。这类“资料袋”可以在新课伊始认识作者时引入,也可以在结课时,作为对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的总结提升。不管是哪种处理,认识人物,了解人物的生平,都能提升学生的眼界,使学习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比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之后的“资料袋”,不仅让我们对作者许地山的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落花生”的由来,还了解到作者创作课文的目的就是“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再如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之后的“资料袋”介绍了贝多芬在世界音乐界的地位,尤其是他坎坷的生活道路,让学生了解到贝多芬一生创作的不朽作品都来源于他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中人物品格、情怀的理解与感悟便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五、阅读推荐,蓄积学习的厚度

“资料袋”中还有一类“原著作品推荐”,就是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整本书”。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类“资料袋”就越多:三年级没有出现,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之后介绍了法布尔及他的《昆虫记》,《卡罗纳》之后介绍了《爱的教育》一书。五年级上册《松鼠》之后介绍了布封及《自然史》,而五年级下册5个“资料袋”中有4個都进行了原著推荐。这样的安排应该是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提供阅读资源,积极倡导读“整本书”的阅读理念。

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是“走进古典名著”,安排的四篇课文中三篇配有“资料袋”:在《将相和》之后介绍了《史记》,《草船借箭》之后介绍了《三国演义》,《景阳冈》之后介绍了《水浒传》,而与《猴王出世》相对应的《西游记》则在“课外书屋”里推出。

介绍《水浒传》的 “资料袋”中不仅介绍了书的作者以及全书的主要内容,还配了五个人物的图片,标注了人物的绰号(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非常有意思。其实,不止这五位,《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绰号,这些绰号都有非常有趣的来历。教学时,可以从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绰号开始,引导学生去读整本书,然后依据这些绰号,制作“人物图谱”,厘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无论是哪个年级、哪本书,教师都可以在整本书阅读之后,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撰写读后感、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分享与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

可以说,这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的“资料袋”,只要教学者带着一双语文的眼睛,基于学生实际,基于资料内容,充分挖掘,灵活使用,都可以使其发挥出大大的教学价值,在培植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 3100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