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偏执离开

时间:2024-05-04

夏未央

初次听到林莉的名字,是在她的班主任刘老师口中。那天,刘老师苦恼地递给我一封信,说是林莉写给她的。信上的字迹清秀工整,字里行间却含着对刘老师的怨恨。我判断,林莉学习基础较好,为人好强,但疑心较重。刘老师点点头,说这段时间林莉的成绩有所下降,在最近的班干部选举中落选了,主要原因是与同学的关系处不好。落选后,她的情绪很低落,对同学和老师都抱有敌意,说话就像吃了火药一样,还向老师反映同学们联合起来整她。她认为刘老师对这件事不重视,写信表达了对刘老师的种种不满。

林莉已出现了偏执的苗头,我建议刘老师和她的家长联系,带她来心理咨询室看看。当她紧抿着嘴唇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微笑着请她坐下,叫她放松。我问她,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太好。她只是看着我,没有任何表示。我说,如果情绪坏下去,会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如果相信我,就勇敢地把内心的想法倾吐出来,那样会轻松很多,我会替你保密的。她犹豫了一会儿,才向我讲了她的困惑。

她刚读小学父母就离婚了,离婚前,母亲经常怀疑父亲,吵吵闹闹是家常便饭,她成了被忽略的对象。她只能努力学习,以优秀的成绩吸引父母和其他人的注意。可是,无论她怎么努力,都觉得老师只是因为她成绩好而喜欢她,同学们却嫉妒她,背地里议论她,所以她一直没交到要好的朋友,不合群。上初中后,母亲改嫁了,继父对她爱理不理,邻居们看到她,都带着好奇的轻蔑的眼神,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而且,同学们好像也知道这件事了,和她玩了没多久,都会自觉地疏远她。这样的同学关系,使她的敏感的心再也受不了了,不能集中精神学习,成绩也下滑了。在班干选举中,她得到的票数最少,让她很没面子,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好像都有意无意地瞟瞟她,然后偷偷地笑。她认为,这次她没当上班干,是有人在使坏。可是,她向刘老师反映,也没得到处理。她觉得刘老师是个势利眼,这次看她成绩不如以前好了,也不关心她了,看到她也不像以前那样脸上带着笑了。

听了林莉的倾诉,我反问她:是不是每个人对你都不好?她想了想,觉得也不是这样的,刚到学校时,刘老师很关心她,还把介绍初中学习方法的书借给她;她发烧时,有几个同学送她去校医室,还帮她打饭;有一次下大雨,继父来给她送雨衣……我说:那说明大家也有关心你对你好过?她想了想说,是。

我告诉她,人与人之间,信任是最重要的,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站在别人对自己不利的角度去揣度别人与自己的关系。我建议她试着微笑地主动地和人交往,友好一点,就会发现,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是美好的。她将信将疑地看着我。我继续鼓励她,并欢迎她在遇到困难时继续来找我。

当然,我也与刘老师沟通,提醒她注意林莉的敏感与内心的狭隘,无论是做事和说话都要顾及林莉的感受,并在班上发动几个表现好的同学主动与林莉交往,带动班上的其他同学,让林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林莉在烦恼的时候仍来心理咨询室找我,我从改变她的自我认知入手,引导她改善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经过一个学期的纠正,林莉变得开朗了,与同学和亲人的关系也有了好转,学习也恢复了以前的劲头。她对我说:“老师,您说得对,换个角度看人,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错的。”

林莉之前的表现,体现出了偏执性人格障碍的心理特征。具有这类心理障碍的人,大多敏感多疑、易妒忌,自尊心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固执、好争辩,对周围的人常抱怀疑、警惕与敌视的态度。由于他们警惕性太高,对人敌意较强,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孤立状态,又被称为“社会隔离型”人格。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心理缺陷,就会导致不良后果,不少偏执性精神障碍和暴力事件,都是因偏执发展而来。

偏执型人格障碍大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因,一是与童年期受到家长无原则的迁就宠爱有关,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从而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忽略社会的正确评价,自以为是,心胸狭窄。二是由于家庭变故或父母的冷漠对待而导致基本信任感的缺乏,从而形成了对别人敌对态度的警惕性。

要使偏执性人格心理障碍得到纠正,主要采取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做法是:

1. 主动向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为进一步干预治疗打好基础。

2. 在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正视自己的心理特质,其性质、特点、表现是什么,然后一一对照和反省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达到自省的目的。

3. 可以把自己反省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时时提醒自己,从而达到改变偏执心理的效果。

经过长期的认知行为疗法的纠正,偏执会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从而让心灵的天空重现晴朗。

编辑/姚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