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职业化、专业化角度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其素质要求

时间:2024-04-23

陶 卫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催生了一支成熟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并且逐渐趋向职业化、专业化。目前学界在阐述职业化和专业化时,会有二者顺序的不同,有学者认为辅导员的职业化进程是以专业化为前提的,职业化是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度化体现,是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也有学者认为专业化是职业的专门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经历从职业化到专业化的过程[2]。

一、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一)教导者

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将辅导员定位为教导者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更为直接、关系更加密切,他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两课”教师的影响更大。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在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真谛的过程中,面对理想与现实、责任与贡献、奉献与索取、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等一系列人生问题时,必然会产生矛盾、困惑、焦虑,辅导员要站在教育以及引导的层次上,与他们共同探讨科学的人生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此外,从宏观角度讲,辅导员身为教导者,还要学会科学地判断形势,提高育人能力。

(二)指导者

辅导员应该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者,而并非学生事务的管理者。美国高校辅导员,准确地说是学生事务管理者,是从事学生事务的管理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以“个人本位”为价值取向,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个体发展。在这一点上,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即具体事务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辅导员从学生事务管理者向指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受益的还是学生,因为这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尽早养成独立思考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这一转变决非意味着辅导员不干涉学生事务,任由其自身发展,而是让辅导员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为大学生着想,这只是管理方式的转变,并非工作理念的背离,即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辅导者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和职业辅导者。大学生正处于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青春期,他们承载着多方面的高期望,也遭受到了不断地打击,并挣扎于社会的各种诱惑中。此外,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辅导员要运用心理科学知识、技能调适学生的心态,增进心理健康。辅导员要提高大学生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乐观精神状态。辅导员是一名职业辅导者。辅导员要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指导大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并且努力实现目标。辅导员需要运用自己掌握的职业规划知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为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专业服务。

二、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一)三种基本素质

第一,爱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要素。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教师的爱心永远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够真正融化学生的内心。爱心式的教育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责任心是顺利展开辅导员工作的关键。一名辅导员如果仅具备政治觉悟性而没有高度的责任心,一切将成为空谈。一个有责任心的辅导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处理权利与义务、索取和奉献之间的关系,有责任心的辅导员始终会保持着一种主动进取、对事业有所追求的状态。第三,恒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保障。辅导员工作量大、面广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容易陷入职业倦怠。辅导员要有足够的恒心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持续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而非被动地应付各种事务,对自己的职业前景要有明确的概念,并通过恒心努力达到目标,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三种必备能力

首先,应变能力。辅导员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突发状况对辅导员的应变能力绝对是个考验。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及时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其次,沟通能力。辅导员需要走近学生,做学生心灵与思想的沟通者。许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绝大部分原因是内心的困惑无法得到排解,辅导员沟通技巧与能力的具备就显得很重要,辅导员一句鼓励性的话语,甚至是一个亲切的笑容都有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最后,创新能力。任何创新都是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辅导员在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创新、思想创新以及行动创新。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体途径

(一)高校要注重人文关怀,提升职业幸福感

辅导员工作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除了辅导员自身的情绪调节以及意志控制以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外界的情感支撑。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一些特定的机制加以实现,例如建立校辅导员协会、校领导联系制度、辅导员定期座谈会制度等等。此外,还可以在沟通技巧、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努力构筑辅导员的情感支持系统,让辅导员进入高动机状态,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利益努力奋斗,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二)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渠道

高校要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创造条件,从管理模式和职业级别的设计上给辅导员提供职位上升空间,让辅导员从入职起就能够看到组织为自身提供的变化的工作环境以及充分的职位上升空间,辅导员可以按照组织设定的路径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畅通培养渠道给辅导员提供学历能力提升的空间,从财力、物力和精力上,保障辅导员有条件、机会参加各种类型的职后培养活动,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积极创造条件,保证辅导员有所发展,为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发展注入活力,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三)优化高校辅导员的激励机制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以及晋升渠道的不确定性等决定了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完善激励机制,使得辅导员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利益努力奋斗。为了辅导员的终身发展,为了学校目标的实现,加大在物质方面的激励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酬薪激励、福利激励等。精神激励是一种正面的诱导和鼓励,通过加强对辅导员的精神关怀,让辅导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爱护。高校可以采取尊重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精神激励的方法来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环境,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辅导员自身要提高职业创新能力

辅导员终身化的动力源泉是创新,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生命线。高等教育改革与事业发展给辅导员带来了许多新的任务,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指出:“现在的大学生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应对的人生课题越来越多,在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和独特,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已经难于指导学生所有的问题[4]。”因此,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要摸索总结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创造出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增强自身的职业成就感,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

[1]张静.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6).

[2]赵 F.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定位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6).

[3]李景明,何独明.论职业化、专业化与专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1).

[4]何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