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时间:2024-04-23

康积勤 郭若虹

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精神分析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理论[1]。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强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2]。由于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存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生存压力和物欲的大潮中,很容易遗忘存在的意义。有很多的大学生存在空虚感、意义丧失感(弗兰克林存在神经症)。他们一般很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作业会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中等。他们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很少主动参加活动,但是要求必须参加的活动会参加。这样一类学生的表现很中规中矩,在过去一直不是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但是这类学生特别多 (大约占了50-60%)。他们的心理测验一般都是正常的,却普遍存在一种无聊感和空虚感,无能感和孤独寂寞感,整日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参加活动。生活基本上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会有什么大的波动,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也没有什么成就。下面举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典型案例(背景)

李某,男,19岁,大二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没有挂科,没有受过处分。因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前途渺茫,不知道如何过下去,前来咨询。

主诉: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吃饭、上课、吃饭、睡觉,每天过得都一模一样。我不想这样过日子,可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每天都觉得特别的郁闷,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有的时候想要做点成就来,可是我就是打不起精神,刚一开始就泄气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我经常在想大学是否还值得继续奋斗,甚至想是否还值得继续活下去,经常想我奋斗有什么价值,我活着有什么意义。我的生活就像一片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落,没有终点。

症状:无意义感,虚无感,是现代生活中主要的存在神经症。

心理测验:SCL-90,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这类学生特别多,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团体工作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多,许多问题能够得到更高效率的解决,同时也能得到更多的反馈。在面临无意义这一共同问题时,团体成员发现并不是只有自己有这种无意义感,并不是只有自己在烦恼和忧虑。彼此之间的同病相怜可以消除无助和孤独的感觉,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在团体中每个团体成员可被别人接受与关心,共同面对问题而感到放心,同体的这种认同感能够促进团体成员产生摆脱困境或解决问题的信心,对未来产生希望。

(一)团体方案名称

生活的意义

(二)团体规模

由15人组成。

(三)参加对象

存在空虚感、意义丧失感,(弗兰克林存在神经症)的大二学生。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3个小时,共五次。

活动地点: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

(五)团体整体目标

存在主义团体主要有以下四大主题:(1)不可避免的死亡;(2)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3)我们需要的自由与责任;(4)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与意义的需要。最终的目标是学习发现生活意义,建构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

(六)团体活动方案

第一个环节:

目标:

1、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2、活跃氛围,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自我,促进对自我状态的了解

活动方法:

1、我爱我家,相亲相爱

2、动物星球

3、交流分享

第二个环节:

目标:认识意义

活动方法:

1、领导者给成员讲述弗兰克林在纳粹集中营的苦难经历和创造意义疗法的故事,让团体成员了解什么叫做意义疗法和追寻意义在构建健康人格中的重要性。

2、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谈谈自己熟悉的人从事的某项创造性工作的故事及其体验到的价值和意义,或者谈谈自己的学习,参加的某项活动的经历及体验到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个环节:

目标:学习发现意义

活动方法:

1、作品欣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舍的《小病》。

2、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评价作品中的人面对死亡、疾病、失败和挫折时的故事和体验,学习发现意义的方法。

3、请团体成员谈一谈自己的愉悦体验,哪怕是一瞬间的体验。

第四个环节:

目标:认识死亡

活动方法:

1、表演《死亡》的心理剧。

2、从心理剧进行分析,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谈谈自己对死亡的看法。

3、领导者揭示死亡事实:死亡是人的最终存在状态,它促使人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反思,是揭示生活意义和目的的工具。让每一个团体成员意识到死亡的真正价值,从而接受死亡。

4、团体成员回答问题:“假如你的生命历程只剩下三天时间,你想做什么事?”在这种紧迫感中促使团体成员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五个环节:

目标:经验统整

认识到虽然我们不能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环境的态度,我们没办法改变过去,但是可以改变认识过去的方式和能力,我们生活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而不是外界给予的。

活动方法:

1、积极赋义:每人发一张白纸,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活动写下来,参加这个活动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鼓励团体成员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2、心理剧《命不好》。由团体成员表演,主角是一个经常抱怨自己“命不好”面对任何的机会都不采取行动。在慨叹命不好时常说:“我天生就这样,我只能这样做”,“我天生就这样”。

经由心理剧,让团体成员分析主角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经由这种分析让团体成员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负有很大的责任。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行动,对自己不采取行动的决定,都负有责任。

指导者通过心理剧的分析帮助团体成员发现他们是怎么逃避责任,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存在和选择负责。

3、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如:考试失败,接受一项新任务等),鼓励团体成员采取一种负责人的方式采取行动,在采取行动后有什么体验。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这类学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这种生活中的无意义又导致空虚和肤浅,也即弗兰克尔所说的存在真空。他们一般没有目标,没有事先设计好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时常感到生活的空虚,也不愿意努力去创造一个有目的的生活。自己不愿意这么生活却也不愿意改变。有些学生做过挣扎,想要改变,下了很多的决心,也想了很多的方案,但是都是三分钟热度,过两天就没有行动了。觉得改变太累,即使改变了,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就这样过算了。主要原因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存在感,没有任何的价值,所以做起事来都是无精打采的。生活、学习都没有自己的价值要求,没有内在的动机。他们觉得生活、学习都不是自己内在的需要,而是外在力量(如:父母,老师)促使的。这是一种价值条件化的表现,他们把外在的价值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判断,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内在的需要和价值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生活的动力。只有真正地参与才是治疗空虚的主要方法,全身心投入到大量生命活动中的任何一件,都能增强人们的生存信心和生存能力[3]。

针对他们的症状,采用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效果非常好。经由团体辅导后,团体成员的自信心都有所增加,不再被动的接受,不再抱怨他人和环境,而是能够主动选择。他们在面对一些挫折,如考试失败、经济困难、同学关系紧张等,不再将自己的现状归咎于父母、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主动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生活上主动了很多,改变了过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方式,积极地去过自己的每一天。经过回访,80%的学生都抛弃了过去的自我放弃式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更积极、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70%的团体成员能够积极地参与班级及学院组织的活动,并且体验到这些活动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团体成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同学、老师都反映他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叶浩生.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及其特征[J].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1991(1).

[2]高军.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3).

[3]程世英.施亲德存在主义心理学及其心理治疗观[J].南京师范大学,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