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丹霞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阶段学习任务群之一,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让学生在认清事物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基础上,提高理性思维水平。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的黑暗现实,教学重点是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及其典型意义,教学难点是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中,笔者创设“模拟法庭”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问题激趣,逐步找出“犯罪嫌疑人”
教师以关键问题为引领,设计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自主、深入地阅读文本,在真实情境中思考。
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调查死者祥林嫂的真实姓名。学生发现祥林嫂不是她的本名,她的丈夫叫祥林,封建社会女子出嫁之后就要随夫姓,所以人们用她丈夫的名字称呼她。笔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指出封建社会是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地位低。笔者让学生继续思考,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之前,从哪些人对她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祥林嫂地位低下。学生阅读文本后发现:祥林嫂的婆婆把她卖了,将她嫁到深山里;祥林嫂第二次出嫁后的夫家大伯收走了她的房子,把她赶走。笔者板书“婆婆,夫家大伯”,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祥林嫂改嫁后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学生交流探讨后发现:封建礼教宣扬一女不嫁二夫,寡妇应当守节,从一而终,大家仍叫她祥林嫂正是否定其再嫁行为的表现。随后,笔者让学生找出鲁镇的人否定祥林嫂再嫁行为的具体言行举止。学生找到了鲁四老爷和四婶祭祀时不让她端祭礼、鲁镇的男男女女嘲笑她、柳妈让她捐门槛等。笔者板书“鲁四老爷和四婶,鲁镇的男男女女,柳妈”。至此,师生共同找出了祥林嫂致死案的犯罪嫌疑人——婆婆、夫家大伯、鲁四老爷和四婶、柳妈等。
在此基础上,笔者创设模拟法庭情境:“请同学们以文本为依据,先分组讨论这些嫌疑人分别应当为祥林嫂之死负什么责任;然后,我们把教室当作模拟法庭,讲台就是审判台,请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犯罪嫌疑人,站上审判台,接受大家的道德审判,再请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律师,上台为他们进行无罪辩护,台下的同学都化身为祥林嫂的代理律师,和台上的‘律师展开辩论。”
模拟法庭探究情境为后续辩论活动的展开提供了背景,营造了氛围。
二、化身辩护律师,展开辩论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原告代理律师和被告辩护律师的辩论,探究祥林嫂被害的深层原因,进而真正理解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一名学生扮演祥林嫂的婆婆的辩护律师,并陈述:“我认为祥林嫂的婆婆并没有害死她。她只是把祥林嫂卖给了贺老六,贺老六对祥林嫂还挺好的,这与她后来失去生命没有太大的关系。”另一名学生反驳:“正是因为婆婆把她卖给贺老六,她才背上了再嫁的罪名,大家都认为她失去了贞洁,直接导致了鲁镇人对她的歧视、嘲笑,使祥林嫂精神崩溃,最终走向死亡,所以我认为祥林嫂的婆婆是凶手之一。”该学生继续辩护:“婆婆是强迫她再嫁了,但嫁过去之后她可以反抗,可她却为贺老六生了个儿子,难道是婆婆让她生的吗?”其他学生反驳:“祥林嫂嫁给贺老六之后没有反抗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贺老六为人老实本分又勤劳,对她不错;二是贺家坳的山民思想淳朴,祥林嫂没受到太多的歧视。”
一名学生扮演夫家大伯的辩护律师,站在他是为了家族利益的立场,提出夫家大伯无罪。其他学生指出房子是祥林嫂的财产,夫家大伯没有权利收回。
一名学生扮演鲁四老爷的辩护律师,认为鲁四老爷只是为了让祖宗能享受好的福礼,并没有错。其他学生反驳,正是因为鲁四老爷赶走了祥林嫂,她才沦为乞丐,最终走向死亡。
学生分角色走上讲台陈词,在充满个性的辩论中巧妙地解决了课文中的诸多悬疑,比如祥林嫂再嫁后为何没有反抗等。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真理愈辩愈明,祥林嫂的死因逐渐显现出来。
三、结案陈词,做出公正裁决
结案陈词是总结某一件事情,或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给出定论。
该环节,笔者扮演审判长,给出如下结案陈词:
祥林嫂的婆婆、夫家大伯、鲁四老爷、柳妈、鲁镇的闲人,他们都没有直接杀害祥林嫂,但是他们在精神上都摧残了祥林嫂。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动用封建制度授予的特权欺凌她:婆婆动用的是夫权,夫家大伯行使的是族权。他们欺凌祥林嫂是为了利益:一个是为了剥夺祥林嫂的自由,一个是为了掠夺祥林嫂的财产。还有一些人受封建礼教思想的驱使歧视她,例如鲁四老爷、柳妈等,他们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对祥林嫂施加歧视,即精神层面的虐杀。这些人合力使祥林嫂成为封建礼教思想的牺牲品。最后,请允许我为大家指出幕后真凶:害死祥林嫂的,首先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它们像四座大山压在祥林嫂的头上,又像四条绳索套在她的脖子上,越勒越紧,共同绞杀了她。再加上鲁镇的普通民众把祥林嫂的悲惨经历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当作笑料赏玩,给祥林嫂施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和她其实同为受压迫的劳动者,但偏偏就是他们维护着封建思想观念,并且用这些思想观念审视、指责、摧残祥林嫂。封建礼教观念和封建迷信思想不仅指使所有人对祥林嫂实施精神虐杀,而且致使祥林嫂实施精神自虐,所以她的死不仅是他杀,也是自杀。隐藏在“四座大山”和封建思想观念背后的真凶,就是使一切看似合情、合理、合法的封建社会制度。
笔者引入结案陈词,紧承学生的当庭辩论活动,对“犯罪嫌疑人”做出最终宣判,总结祥林嫂死亡的真正原因,进而明确文章主题,使学生了解到鲁迅先生写作《祝福》的真正目的是揭露与抨击那个愚昧的时代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病人”。
模拟法庭活动使學生通过剖析祥林嫂及其周围人的言行举止,逐步理解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从而珍惜当下在自由的环境中自尊自强地活着的幸福时光。
四、交流分享,呈现思辨收获
教学接近尾声,笔者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呈现思辨收获。
一名学生认为,鲁迅先生写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是在警告人们,我们这个民族不能再这样麻木不仁下去了,从中,我们既能看到鲁迅以笔为枪的战士形象,又能感受到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如此祥和。我们应该把握好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杜绝祥林嫂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另一名学生提出,以后阅读小说时,不仅要关注小说的情节设置,还要挖掘小说所蕴含的社会力量、所隐藏的社会团体形象、所折射的社会现状。两名学生既指出了作家创作小说的初衷,又找到了阅读小说的具体方法。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课外品读鲁迅的《呐喊》《彷徨》等,感受鲁迅先生的悲愤和痛苦,并联系现实,找寻走向美好未来的具体启示。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