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传贵 冯铁山
“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学科核心素养评价难题的重要举措。作为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实施有效途径,“教-学-评”一体化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重视,但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建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如何开发适用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学生评价量表?如何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整体设计单元作业?本期,我们通过一组文章探讨上述问题。
近年来,语文教学方案的变革实践十分活跃,涌现出学案、导学案、教学案、学讲案等概念。这种现象既反映出一线教师的创新热情与变革精神,又反映出语文教学方案变革的必要性。
“学历案”是对学案、导学案的提升,一般包括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练习、学后反思六个基本要素。它是相对独立的课程计划,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使之更加专业化的教学方案。学历案的编写与实施不能唯“教”,更不能单一地尚“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是学历案存在和开发的核心价值。深入研究“教-学-评”一体化学历案的设计理论和应用策略,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落实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以专业化视角锚定设计取向
1.基于教学专业化的再认识,理清学历案设计理念
有研究表明,教学的专业化程度主要表现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含有顺应与同化认知过程的新旧经验之间的“过渡”。就语文教学实践而言,学生新旧经验之间的“过渡”本就需要或者有赖于专业的指导,而“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学实施与评估方案能够更好地规范、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的学习,满足学生对专业指导的需求。
教师教学行为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案的拟定、实施与效果评估三个环节。虽然教学方案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学行为的专业性,有利于避免单纯的基于经验主义的教学行为,但是教学方案本身也要具备专业性。“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学历案的设计追求学习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过程的深度参与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以“教-学-评”一体化作为学历案的设计理念,能够确保教学过程和评估方法与学习目标相符,促进学生能动地学习,进而实现深度理解,养成反思习惯。
2.基于教学方案的再提高,明晰学历案关注的重点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案相比,学历案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立场,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等。教师运用学历案教学语文,重在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体会自身的进步,进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基于语文教学方案的再提高,学历案的设计应聚焦“学生怎么学”“学生是否学会了”以及“学生学会了多少”。
“教-学-评”一体化是学历案设计内在的总体要求,其内容要突出强调“学”与“评”的一致性,而“教”往往内化于“学”与“评”的设计之中。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设计学历案时要关注以下三个重点:选择符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案例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教学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如设置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或设置一些选学内容;采取成果展示、同伴评价、自我反思等方式实施教学评价。
二、落实深度学习,建构理解与应用一致的课堂教学
学历案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其完善的基本要素、基于学生立场的设计原则及保障“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还体现在学历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整合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真实地应用学习内容。教师如何设计学历案,以落实深度学习呢?
1.学历案应凸显学习者的主体责任
学历案的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责任,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条件和有效的学习素材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自学通道,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更自主地学习。为充分体现学历案对学情的尊重、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教师设计学历案时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决策和设计,要把教的任务与学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理解教学行为的意图,还要把评价过程系统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监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历案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凸显学生的主体责任,如:基于学历案提供的个性化学习机会和资源,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设计开放性问题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2.学历案应提供专业化的学习机会
学历案要在深度学习机会的供给、分配与利用上体现专业性。从供给的角度看,学历案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与目标一致的学习主题和挑战性学习任务,为學生的理解与应用提供较为真实的情境。从分配的角度看,学历案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学的内容”与“学的经历”配置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利用的角度看,学历案应该是学生的“认知地图”、学习档案和学习质量检测工具,并且可以重复利用,直至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种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包括探究性学习项目、实践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类型的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借助资源多角度分析、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评估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同伴互动,提升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教师反馈、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我纠正;教会学生做学习笔记等,引导他们总结学习体会、学习困惑和学习启示。
3.学历案应强调“在学习”的真实投入
“在学习”强调学习真实发生,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存在感。“在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前提,指向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过程可视化、学习效果易监测。为更好地保障和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存在感,让学习真实发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学历案设计策略:一是用好“资源与建议”,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支架,比如提供具化的学习目标、多样的学习资源、可参考的学习策略等支架,并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制订学习计划;二是合理使用教材,防止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教材文本的学习方式,即遵循“用教材教”的理念,在编写学历案时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重组,以适应学情,激活学生思维;三是构建多边活动机制,通过提供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教中学等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开展互动学习。这些策略可以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促进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真实学习、个性化学习。
三、培养核心素养,以学生立场为教学行为原点
1.以素养为导向制订学历案学习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质凝练出来的,明确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養在学历案的编写设计中应该发挥导向作用。
学历案的六个基本要素中,学习目标的设计要集中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导向作用。“教-学-评”一体化学历案的学习目标要以素养要素整合传统的三维目标。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单元教学强调对作品中自然景物描写与人生思考的关注、对民族审美心理的体会、对文学作品人文内涵的领悟等。因此,笔者聚焦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设计本单元学历案。在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导向下,本单元学历案的设计既要建构作品的文化意义,又要建构读者即学生自身的文化意义,以体现对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完整度的尊重。基于此,笔者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学习目标:以单元主题为引领,解构与重构写景散文的意义,提升审美鉴赏力;按课标要求分层次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以生成心得为追求,自觉深化阅读与表达能力,丰盈自身的文化情怀。
2.以大单元为单位规划学历案学习过程
与传统的“单篇教学”不同,大单元教学可以打破教材单元的限制,有机重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整体性。“教-学-评”一体化语文学历案的设计要突破“课时中心”和“单篇教学”的束缚,围绕单元要素而设计,以整体视角预设学生的单元学习过程,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结成网络。其良好实施效果的要义在于把握动态生成,即聚焦于准备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在哪个时段教、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等,灵活调整单元整体设计下各课时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历案将一个文化主题学习变成师生偕行的文化旅程:首先,从写景处着眼,体会《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中自然景物的美好,并从析情处着手,生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接着,重点关注《我与地坛》中破败风物背后的故事,通过本文与本单元其他散文的比较,总结史铁生在写景过程中寄托和表达情感的特点;然后,细细欣赏《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从传统文学的艺术表现中感悟不同时代的文化触点;最后,放眼单元整体,开展比较阅读和交流分享,欣赏同时代散文作品的文化共性,探析不同时代散文名篇所反映的文人精神与人文内涵。
3.以育人为本位编写学历案评价任务
教师采取丰富、多元的评价方式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表现性评价,有利于促成“教、学、评”的有机衔接,使这三个教学要素形成育人合力。在“教-学-评”一体化语文学历案中,评价任务介于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贯穿在各个学习任务的落实过程中。评价任务旨在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反映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的检测项目,设计关键是与目标一致。这种一致性可以体现在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等方面。
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历案时,笔者紧扣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目标,设计了三个表现性评价任务:任务一是感受与质疑——“文化印象”点拨催化;任务二是认识与思考——“文化参与”向性研讨;任务三是辨析与探究——“文化生活”个性展示。这样的评价任务以育人为导向,评价内容比较灵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持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每个任务制定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落实学习任务,进而在不同水平上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将学历案中的评价任务作为监测学生学习成效的工具,有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评判自己的能力水平,监控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更好地落实课程育人。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专项课题“卓越语文教师培养课程群建设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0YWYB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