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戏曲舞蹈进课堂 传统文化润心灵

时间:2024-05-04

莫子叶

新华小学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充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将戏曲舞蹈作为研究方向,从分解元素、创设情境、运用道具以及作品编创四个方面,探索戏曲舞蹈进课堂的有效方法,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一、分解元素,把握舞蹈风格

启蒙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初步建立对戏曲舞蹈风格的认知,掌握基本的动作元素,为之后的表演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戏曲舞蹈教学初始阶段,笔者采用元素教学法将戏曲旦行中典型的身段动作分解成不同元素,结合戏曲中的“五法”和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归纳出丁字步、踏步、掖步等典型脚位,圆场、花旦步、赶步等基本步伐,按掌、山膀、顺风旗等基本手位,划手、穿手、云手等手臂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分解练习。此外,戏曲表演注重眼神的运用,正所谓“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所以学生除进行身段训练外,还要进行专项的眼功训练,如眼球环转、左右扫视、目光虚实、视线远近等。

二、创设情境,加深理解感悟

程式化是戏曲用以表现戏剧内容的艺术语言,它贯穿于戏曲的各个行当中。在学生掌握了旦行身段不同的动作元素后,笔者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戏曲中的程式化动作。具体而言,笔者以不同的生活场景、自然景色、动物形象为基础,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短句练习和组合练习,加深学生对戏曲舞种风格的理解。例如,“开关门”是从生活中提炼的程式化短句,笔者将简单的生活场景凝练成扶门框、拉门闩、开门等动作,并结合戏曲中内腕花、踏步、花旦步等动作元素进行艺术加工。舞者双手内腕,以兰花掌扶住门框,运用提压腕向两边推开至山膀,脚下配合踏步模仿开门,接着三指相捏提裙,以花旦步走出门外。细腻美观的动作充分体现出小姑娘准备出门时的娇俏模样。

此外,笔者通过设定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戏曲舞蹈动作元素编创动作短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在“摘花”情境中,笔者引导学生分三步进行戏曲舞蹈编创:第一步,运用戏曲舞蹈中典型的手形、手位、脚位设计一个静止的舞姿;第二步,配合学过的步伐、眼神编创动态动作,让舞姿灵动起来;第三步,联系生活中摘花前后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展编创“看花”“摘花”“闻花”“戴花”等情境,并输出连串的动作短句,增强动作的节奏感、连贯性与韵律感。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模仿舞蹈动作向主动利用身体表达情感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加深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与感悟。

三、运用道具,强化表演能力

在提高阶段,笔者以塑造旦行形象为主要训练目标,让学生了解各个旦角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结合水袖、长绸、红缨枪、翎子等道具技法的学习,让学生塑造花旦、刀马旦、青衣等不同风格的旦角形象,强化学生的表演能力。

道具技法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为督促学生更快更好地练习,笔者录制了道具技法微课,详细讲解技法要领。课前,笔者让学生自主观摩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课堂上,笔者及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再次讲解重难点,并让学生分组学习,共同进步。课后,学生可以再次学习微课,查漏补缺。如在教授长绸技法时,笔者针对八字绸和小筒花两种绸技制作了微课视频,在视频画面中运用有箭头的线条标示手部的运动路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长绸的运动轨迹,更清晰地对比两种绸花运动路线的异同,以弥补现场大班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看不清教师现场示范动作的缺陷。经过不断强化,学生已经能够塑造各类旦角形象,理解不同旦角的风格特征。如今,道具技法练习已经变成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四、编创作品,扎根传统文化

在学生基本掌握戏曲旦行身段的风格特点以及各类道具的运用后,笔者开始从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借助戏曲的道具、音乐、舞蹈以及戏曲艺人的事迹等,编创群舞剧目,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演才能和舞台经验。

首先,确定创作方向。在编创戏曲群舞剧目时,笔者先引導学生从戏曲经典剧目和戏曲艺人事迹中寻找灵感,确定主题,构思立意。最终,师生共同在一部介绍戏曲大家梅兰芳的纪录片中找到了创作方向。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扮演过180多位女性形象,成就了“梅派”艺术,对戏曲旦行的影响尤为深远。笔者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将戏曲元素融入舞蹈表演,讲述梅兰芳先生从专心观摩、刻苦学戏到不断融合创新,将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推向新的高度,最终成为一代戏曲宗师的故事。

其次,塑造典型角色。确定主题立意后,笔者仔细研究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分析、筛选、提炼素材,从梅兰芳的经典剧目中选取典型的角色形象,并借助戏曲的道具技法凸显不同的旦行角色特点。梅兰芳先生用一生进行艺术创作,成就了“梅派”艺术后,仍然继续寻求戏曲艺术的创新。他从敦煌壁画中汲取营养,创作了长绸飞舞的天女形象;从古典诗书中学习,借鉴古代佾舞,编创了《西施》中翎舞的精彩片段;从豫剧、昆曲中借鉴,演绎了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形象。笔者选取这三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形象,借助长绸、翎子、红缨枪三种道具技法,分别展现青衣、花衫、刀马旦的特点,以此呈现梅兰芳不同时期的成长变化,勾勒出梅兰芳精彩的戏曲人生。

最后,设计主题动作。笔者在设计主题动作时,以戏曲旦行身段特点为基础寻找创作动机,抓住了戏曲旦行身段与中国古典舞的共同特征——注重动作的圆满性。笔者注重动态造型、动作结构和运动路线的圆满,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环环相扣,并注重用气息贯穿动作始终。如笔者在设计动作运动路线时尽可能用弧线,尤其是运用长绸、红缨枪等道具时,更加突出圆的运动路线,减少直线型,使动作呈现出刚柔并济的质感。

戏曲舞蹈是戏曲中的身段动作,也就是戏曲艺术“唱、念、做、打”中的“做”功,属于形体表演范畴。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艺术,积累了丰富的舞蹈程式。笔者以戏曲艺术为创作源泉,以戏曲旦行舞蹈为传播载体,服务于小学舞蹈课堂,为舞蹈剧目的编创积累了丰富素材。

责任编辑  孙爱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