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瑞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补充和完善,“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策略越来越科学,形式越来越多元。本期精选的两篇文章分别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整本书阅读的角度诠释了教师在“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在“语文主题学习”实践中的引导策略。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一学段的教材文本以故事为主,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朗读是一个重要抓手。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狐假虎威》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脱离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文章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从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实际来看,这一语文要素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好故事是讲好故事的前提。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策略:首先,指导学生初读文本,认读了“假、威”等15个生字,“转、闷”2个多音字;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最后,带领学生趣读课文,精读感悟,落实语言训练。
一、借助动作,读出情趣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结果将人的情感表达量化为一个公式,即“情感表达=7%的言辞+38%的声音+55%的表情动作”,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想把故事读得入情、入境,表情和动作起着关键作用,表情和动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读的效果。第一学段的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理解和感悟能力比较弱,很难入情、入境地感悟文本内容。学生在朗读时,如果能加入一定的表情和动作,不仅能有效提高读的效果,还能从表情、动作中“读”出情趣。
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用动词“窜”写出了狐狸看到老虎时害怕的心情,用动词“扑”“逮”写出了老虎瞬间捕捉住狐狸的情景。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读这一段,感受老虎凶猛的形象,接着引导学生重读“窜”“扑”“逮”等字,以加深学生印象。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出“窜”“扑”“逮”等动作,让学生在动作模拟中强化对三个动词的理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形象。学生一边读一边模拟动作,有的学生甚至做出了如狐狸般狡黠和老虎般凶狠的表情,进一步展现了角色的特征,读出了文本蕴含的情趣。
此外,课文第7自然段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几个关键词,笔者在教学中也辅以相应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让狐狸和老虎的形象更加丰满,学生不仅从这些动作中“读”出了兴味,“读”出了情趣,还从这些动作中“读”出了角色形象。
二、融入生活,读出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把故事读好的标准是将无声的文字通过有声的语言还原成生活场景或动态画面,这是由文字到画面的转换与创造。故事怎样读才能更吸引人、更打动人,与学生积累的生活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俗话说的“言为心声”就是这个意思。 在教学中,学生一旦在朗读中融入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就能唤醒内心感受,就很容易与文本中的人物或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在第一学段的故事类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文本内容、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文第2~6自然段中,故事情节开始反转,狐狸被抓后却“扯着嗓子”反问老虎:“你敢吃我?”老虎瞬间被狐狸吓住了。狐狸变本加厲,口气更加强硬、坚定,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管理百兽的首领,狐狸的谎言让老虎进一步信服,“松开”了爪子。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扯着嗓子说话的经历,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受与课文中的角色、情节勾连起来,并自觉代入课文情境中。很多学生说:自己做错了事,但不愿意承认错误,于是在和爸爸、妈妈争论时“扯着嗓子”,虽然扯着嗓子说话,但内心还是很害怕的。这其实和狐狸当时的心态是比较接近的,于是,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一边想象与父母争论的场景,一边“扯着嗓子”、提高声调。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将内心的害怕展现出来,并流露出装腔作势的感觉。学生以生活经验为依托,模拟“扯着嗓子”阅读,不但读出了内心的不安,还读出了自己的理亏。这样朗读后,有的学生说“做错了事,就要勇敢地承认,嗓门再大,也改变不了错误”,有的学生说“有理不在嗓门大”,有的学生说“以后再也不用大嗓门与父母争论了”。
三、模仿体验,读出乐趣
《狐假虎威》主要有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两个角色,它们的角色特征各不相同,如何读出它们的不同呢?笔者通过创设情境和分角色朗读,着力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贴近角色,直至与角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体验角色内心的想法,让朗读更具趣味性。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有限,很难在情境中感悟角色特征,也很难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教师应通过范读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品悟角色形象,学生则可借鉴教师的范读,学习借助朗读感受角色形象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中“‘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时,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笔者模仿老虎说话的语气说“我为什么不敢吃你?我怕什么?你要是说不出让我不吃你的原因,我就一口把你吃掉!”然后,笔者指名学生模仿狐狸的语气读出文本内容“老天爷派我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你吃了我,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由于这段话比较长,有些学生读得不是很流畅,笔者趁势再次创设情境,模仿老虎说道:“你说得结结巴巴,你是边想边说吧,肯定是骗我的,我现在就吃了你!”学生听了笔者补充的内容,立即明白狐狸骗老虎时不能结巴,以免引起老虎的怀疑,于是,学生的语速加快了,朗读也顺利了。之后,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学生经过反复模仿、练习,最终读出了狐狸、老虎的角色特征。
四、讲读结合,趣味盎然
课文第8自然段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即“狐假虎威”。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需放缓节奏,一字一顿,字字有力。此外,指导学生朗读全篇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声调、语速的变化感受角色形象,努力把角色的性格特点用声音表现出来。
比如,老虎可以用比较粗的声音,语速相对要慢一些。狐狸则用比较尖细的声音,语速也应该快一些,这样才更符合角色形象,更能表现角色的个性特点。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不要轻易给角色“贴标签”,尽量体现个性化的理解和朗读,让朗读更具个性化,让角色更具生命力,让故事更趣味盎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学生借助朗读理解文本内容、体悟角色形象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复述支架——“老虎捉狐狸—狐狸骗老虎—百兽逃跑”,让学生借助支架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能够有感情且流畅地讲出故事情节,甚至在复述中运用相应的动作、表情,表现出不同角色的个性特征,使故事更加生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