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项目化教学的三个“基于”

时间:2024-05-04

高远 杨敏

项目化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直观地体现了“项目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雁归来》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基于文本特点设计项目任务

《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选自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文章以饱含爱的笔触介绍了他在沙乡观察到的阳春三月大雁归来时的各种情态,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表现出作者对大雁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深切思考。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初中生理解这篇文章有一定难度;而且,本文的文体有些模糊,既可以当作说明文来读,又可以当作散文来读。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读出文本所阐述的事理,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比较合适。

基于对文本的全面把握,笔者为学生设计并布置了文本学习的项目任务:任务一,借助网络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沙乡年鉴》;任务二,利用课外时间查阅大雁的生活习性,与课本内容相对照;任务三,以平时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本文的文体特征,并举例说明;任务四,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本的旁批,进行个性化解读;任务五,小组合作探究文本最后一段,分析其深刻的含义;任务六,同桌探讨——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或者说文本阐释了一个什么事理。

这6个项目任务,是笔者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设计的:任务一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于不自觉中进入文本学习,这个任务的完成还可以省去课堂教学中作者介绍、作品简介环节,使课堂流程更顺畅;任务二除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大雁的认识,对文本的理解;任务三侧重于让学生辨析知识性散文的特点;任务四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旁批理解文本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任务五旨在让学生认识大雁的国际性迁徙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以及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任务六是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主旨思想——大雁及其他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有了动物的存在才有了生机和情趣,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当然,这些任务都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完成。

二、基于学生汇报纠偏修正

在项目化教学中,汇报、展示项目成果是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全面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及时引导学生纠偏修正。汇报展示活动既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

课堂教学中,笔者采取学生个体自主汇报与小组代表综合汇报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汇报中捕捉学生理解、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偏差并予以纠偏修正,而且鼓励学生互相纠偏。比如,学生刘姗姗这样汇报:“《沙乡年鉴》是美国生态学家和环保主义先驱利奥波德所写的一本自然随笔文集,被称为‘生态文学的圣经’。在《沙乡年鉴》中,作者分12个月记叙了沙地农场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景、生活趣事,细致描摹了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笔者发现刘姗姗把《沙乡年鉴》等同于《大雁归来》,便及时纠偏:“《大雁归来》只是《沙乡年鉴》中的一篇文章,前者的确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但《沙乡年鉴》不仅写了大雁,还写了臭鼬、无冠山雀、栎树、鳟鱼等众多的动植物,所以,这本书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

第三小组代表在汇报时,认为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并举例说明本文按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大雁“三月归来、觅食、集会”等习性,知识性很强,还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整篇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严谨性等特点,符合说明文的特征。第四小组立即反驳:“本文不是说明文,而应该是一篇散文,因为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爱鸟之情。作者虽然没有直抒胸臆,但笔墨中饱含着感情。如作者由衷敬佩大雁的国际性迁徙,对大雁担惊受怕的飞行充满关切,为落单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又为大雁准时北归而欣喜,作者的这些心情可以总结为一个‘爱’字,而这个‘爱’又贯穿了全文,体现了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

听了两组学生的辩论,笔者结合说明文与散文的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总结道:“本文介绍了大雁习性方面的知识,并且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但作者又用‘爱’这一情感主线贯穿全文,全文都是围绕‘爱’组织材料的,可以说,本文是说明文与散文的结合体,这样的文章我们通常称之为知识性散文。”听了笔者的解说,学生恍然大悟。对于其他学生的汇报和小组的展示,笔者均一一进行了点评和纠偏。学生通过汇报与展示,以及笔者的点评与纠偏,基本掌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思想。

三、基于社会实践的拓展学习

除了自主性、合作性特点,项目化教学还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应强调项目任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学生汇报、展示项目任务后,笔者结合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文本的语文要素、人文要素,指导学生加强本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并对文本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点拨,对文本学习进行了小结。当然,这属于常规教学,无须赘述。接着,笔者布置了两个项目任务:任务一,自主观察一种本地区常见的鸟,按照本文的写法,以“喜爱”为主线,写一篇观察日记,既要说明该小鸟的生活习性,又要表现出自己喜爱的情感;任务二,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给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在两天后的课后延时学习中,笔者请学生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学生的观察日记写的大多是喜鹊、麻雀、白鹭、野鸭、燕子、乌鸦等,基本上能详细说明这些鸟类的生活习性,也能表现出“喜爱”之情。但对于任务二,各小组的汇报都出现了脱离现代都市这个背景谈启发的倾向。于是,笔者点拨:“利奥波德写《大雁归来》时,是在1948年之前,而且他生活在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沙乡农场,而我们则生活在2022年的现代都市中,时代不同,环境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对于课文给我们的启示,要紧扣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各小组组长听了笔者的点拨,重新组织成员进行讨论。再次汇报时,学生就有了这样的展示:“《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生活在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中,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自然界的生灵与我们渐行渐远。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一定要热爱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项目化教学强调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我们要基于文本特点设计项目任务,基于汇报、展示引导学生纠偏修正,基于社会实践拓展學习,巩固课堂所学。

(作者单位:枣阳市太平镇第三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