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琦
“快樂读书吧”板块的设置是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的特色和亮点之一。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还不能准确把握其要义,教学存在两种现象:一是“虚”指导。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索性将阅读任务直接交由学生课外完成,对学生怎么读、读了多少、读得怎样等情况疏于了解和指导,学生可读可不读,“快乐读书吧”变身为“读书闲散吧”。二是“实”把控。教师将“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读书的时间、方式、进度、效果等精细过问,严格监控,使本该成为学生轻松愉悦的读书之旅变成了“压力山大”的无奈之举。
如何把握好“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笔者认为有四字秘诀:悟,导,读,评。
一、对教材编写要“悟”
统编教材构建的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理念。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每册教材中,“快乐读书吧”依据学生的阅读认知,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精心推选阅读书目,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内容上看,统编教材以文体分类的思路为学生提供阅读篇目,如低年段主要阅读童谣、儿歌、童话故事和儿童故事,中年段主要阅读童话、寓言、神话和科普作品,高年段主要阅读民间故事、经典名著等。从篇章上看,阅读篇目逐步由单篇阅读、汇编类阅读到整本书阅读,呈现出由浅入深、由趣味阅读到理性阅读的进阶过程。从编写体例看,教材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用导语、导读和短文片段做导引,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快速进入书海世界,徜徉其间,在读中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统编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中,课外阅读教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分内之事、必做之事,语文教师认真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有效落实“快乐读书吧”教学的前提和基石。
二、教师的教学在“导”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大多安排在前一、二单元中,给学生读书留出了充足的时间。教师要先于学生阅读相关篇目,以自身的阅读体验帮助或协助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并在学生全程的读书活动中,加强阅读指导,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值得一提的是,“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是需要动态调控的长时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读前、读中、读后进度表,让他们在张弛有度的粗放管理中、在自主调控的弹性空间里,按照阅读计划完成阅读任务。
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导,既导趣,又导法。
导趣,让学生爱上读书。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阅读感受,以“趣”导入,能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导趣的方法很多,低年段可以猜谜语、看书面、读目录、听故事;中年段可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如预测和提问的策略),联系已有的阅读经验;高年段可以通过读书名、聊作者、听短评或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阅读急切感。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时,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
今天老师和大家来上一节特别有趣的课——读童谣。有的小朋友一定觉得很纳闷,什么是“童谣”,我没有读过呀!你肯定读过啦,老师说一句,你一定能接下一句。来,试试看:“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定还带着你读:“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丸子还有糕。”这些童谣读起来会让人觉得很开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童谣、玩童谣,怎么样?
导法,让学生学会读书。现代作家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及自己读《水浒传》的经历时曾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其实,很多学生也是这样读书的,他们爱读书,但读书质量不高。读书有法,要让学生从海量阅读中伴以精细化阅读,还要在精读之后进入海量阅读,读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必不可少。
(一)在选文片段中导法
以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 大道理》为例。教材呈现了《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教师要用好这个文本,将单元精读课文之法与选文片段的学习相结合,迁移运用学习策略,继续巩固单元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1.读题:读准“好”的读音,指导“好”为“喜欢”的意思。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品:从哪里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
4.思:叶公真的喜欢龙吗?
5.想:读完这个故事,你认为叶公是个怎样的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6.联:《叶公好龙》的故事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7.小结:用“明故事、悟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方法读寓言,从故事到道理,再从道理到生活中去,能让我们对寓言有更深的理解。这也是寓言语言简练、道理深刻、引人深思的魅力所在。
(二)从阅读资源中导法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提供了一些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关的词语。教师可以沿着“明故事、懂道理、联生活”的寓言学习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指导。
《滥竽充数》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教师可以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里懂得的道理。如:南郭先生逃走了,你觉得责任在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可能想到的角度有:①责任在南郭先生,因为没有真才实学只能混得一时,混不了一世。只有认真学习本领,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②责任在南郭先生周边的人,因为吹竽队员互相漠不关心,不交流吹竽心得,不切磋吹竽技艺。如果团队成员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就会带动个体不断努力进步。③责任在齐闵王,因为他讲排场,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要避免滥竽充数的情况再次发生,就不能因个人喜好给管理留下漏洞,而要制订管理规则,加强人才的选拔与考核,优胜劣汰。
(三)从阅读单设计中导法
设计阅读单,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阅读单可以顺应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来设计,借助表格、图画、思维导图等记录阅读过程和阅读收获。比如低年级可以摘抄、配画(话)、朗读,中年级可关注内容,从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高年级可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开展读书笔记、读后感、海报等的分享交流活动。
以《小故事 大道理》的导读单设计为例,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种是单篇阅读单,针对《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三本书,从“故事内容”“寓言道理”“联系生活”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推动学生以一篇文的阅读带动一本书的阅读;另一种是比较阅读单,是基于前面三本寓言故事的阅读实践之后,从题目特点、人物特点、道理呈现、语言表达等角度对三本书进行比较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同类文体的不同表现特色,并以此为支架,推动学生以一本书阅读带动一类书阅读。
三、学生要充分的“读”
“快乐读书吧”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围绕“读”开展各种阅读实践活动,鼓励和激发学生拥有持久的阅读兴趣,以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读”的活动组织上,可以在“群读—个读—群读—个读”的交替中推进,比如低年级以亲子伴讀、师生共读的“群读”为主,中年级以自主阅读、师生品读的“个读—群读”为主,高年级以与作者、作品进行对话的“个读”为主,逐步获得自我的阅读认知。
在“读”的方式选择上,可将朗读、默读、赏读贯穿在每一阶段的读书活动中,特别要在精彩的语段上停一停,在“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的感受体验中浸润书香,享受读书的快乐。
在“读”的成果分享上,可以通过朗读会、办小报(海报、手抄报)、PPT讲述、表演(演讲)、读后感等活动,在“读、讲、诵、品、感”的阅读交流中,于“同伴阅读”的基础上找寻“阅读同类人”,彼此互促共享,使深度阅读、持续阅读成为学生快乐阅读的源泉。
四、读书活动要长时“评”
对学生在“快乐读书吧”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不能一锤定音,要根据课标要求、单元语文要素及“快乐读书吧”的阅读策略,运用延迟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期待性评价的思想,采取“共性+个性”的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表现及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
对读书习惯的评价:各年级都要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进行评价,这是共性评价。不同年级的评价角度各异,这是个性评价。比如,低年级从爱护图书的角度评价,中年级可从圈、点、批、注的角度评价,高年级可从读书笔记的角度评价。
对参与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他评+自评”的方式,对学生阅读兴趣及参与度、阅读表现及再阅读期待等展开评价,低年级以他评为主,辅以自评,中高年级以自评为主,辅以他评。
对读书效果的评价:可以“口头+书面”的方式检验读书质量。低年级可以朗读、表演等口头表达为主,高年级以小报、读后感等书面表达为主,中年级可介乎其间,做好衔接与过渡,引导学生由外化性表现向内化性思考转变。
对评价方式的建议:在小学低、中年级,评价重心可放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上,中、高年级可放在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能力上。评价方式可以多头并进,如对学生阅读进行表现性评价、及时性评价、展示性评价、检测性评价等。笔者以为,对学生“快乐读书吧”的检测性评价不应以闭卷方式考查学生的机械记忆(比如“这本书里主要人物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事?结果怎样?”),而应以开放、灵活的方式考查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理解力、分析力与表达力(比如“你喜欢书里哪些人物?为什么?结合书中具体的情节说一说”)。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