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余帆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导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呢?
引入问题是基础。创设问题情境依靠导学案来实现,导学案是学习的路线图,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诱发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刺激生物现象和热点材料。例如在学习“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作用方式”时,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米酒的制作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又能让学生意识到米酒是依靠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酒精酿制的,还可引导分析制酒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出水后出酒”。在介绍检测酒精的原理时,教师可以举出警察检测酒驾司机的例子,说明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等。
生成问题是关键。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敢问、想问,同时要传授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且善问。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上,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制作花生子叶要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着色,苏丹III染色成橘黄色。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均匀切片、用酒精做什么、可不可以不要显微镜观察等问题。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释疑:厚薄不匀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简单方法就是利用花生种子匀浆而检验脂肪。实验结束后继续创设情境,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继续生成问题。如:在做还原糖、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时,为什么要留出一部分样液?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B液体只能加三四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探究,形成了生物学科的基本能力。
解决问题是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把知识建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梳理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总结,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生物问题,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工程”时,教师可以联系必修一教材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比如,斯图尔德给离体细胞提供了哪些条件使其能再发育为植株?离体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是怎样的?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使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又能为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做好知识铺垫,还能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迁移问题是保证。以问题导向而开展的深度学习,课堂一般包括“预习思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共同總结,知识生成——科学训练,巩固提高”四个基本环节。由于学生深度学习方式的养成与教师的培养分不开,所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张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