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朱长华
批判性思维又叫逆向思维,或者反向思维。批判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是个性充分发展的表现,是自由意识、挑战品格、科学精神的表现,是认识深化、创造的象征。批判是为了挑战权威、质疑定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期,我们共同探讨教师在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时的注意事项。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能力和品质,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战略关注的核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2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把批判性思维视为一种通贯性的基本能力。同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为21世纪培养教师和学校领导者,来自世界的经验》中,明确指出21世纪学生应具备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以有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的能力。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是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有研究者甚至提出批判性思维是公民的权利、义务和美德。
批判性思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从两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一百年前“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批判性思维可谓浓墨重彩、精彩纷呈。进入21世纪,我国更是将批判性思维纳入学科核心素养体系,2017年教育部制定的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高度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就是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感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其“课程目标”则强调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展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批判性思维的地位与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
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培养和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路径。以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为核心内容的研究课题、课堂教学赛事、名家论坛、论文专栏等,不断地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推向新的高度。但是,在梳理批判性思维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成果时,我们发现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课堂教学实践,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仍然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探索、突破的难题。
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有理性的认识和判断。有学者在论述批判性思维时,认为批判就是否定,就是推翻,就是反传统,批判的对象、批判的内容必定是有问题的,或是错误的。这种将“批判”内涵窄化、固化的认识,需要广大教师理性分析与谨慎对待。批判的前提是基于科學、理性的思维,批判的价值取向不是破坏,不是断然否定,而是建设、建构,是修正、完善和丰富,其要义是让学生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明事理、悟道理的方向前进。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阐释批判性思维时曾说:“批判是什么东西?批判不是否定,批判是在原有基础上使好的发扬光大,使不足得到克服。”这一观点对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批判性思维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思维方式间的密切联系。有研究批判性思维的学者割裂批判性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内在联系,孤立地看待批判性思维的功能和作用,用批判性思维作为评判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尺子和标准,甚至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也颇有微词,认为课堂教学中无批判就平庸,无批判就低效,无批判就没有深度、自由的对话。笔者看来,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高水平、高质量且及时、有效的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和因材施教。学生的质疑与批判不能信口开河,不可信马由缰,更不得信口雌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演绎、归纳和推理的方法与技巧,让思维过程缜密、科学,合乎逻辑,有理有据,有分寸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思维上升到能力与品质层面,也只有这样,居于高阶思维层面的批判性思维,才有坚实的基础。
三是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让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听课听讲要动脑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度参与学习内容的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与看法,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质疑、判断和确认,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在充分讨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有了补充、修正、质疑、反对、存疑、保留意见、部分认同、认同等诸多表现,思维过程才趋于扎实,思维品质才得以提升,对问题的分析与认识才臻于完善。当下,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境,一方面是学生用于思考与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思维交流与碰撞不够,思维广度与深度不够,“把课堂还给学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被人为地贴了标签,比如“批判性思维教学课”“思辨式写作教学课”,看似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的特点,实则是让应该倡导与强化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逐渐边缘化和弱化。
四是要拓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视野和空间。批判性思维倡导不盲从、不盲信,保持怀疑与质证的态度和精神是可取的,但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让学生去怀疑一切,凡事都去质证,显然是做不到、也是不必要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要基于对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复杂情境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理解、分析和讨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体验、探索、追问中获得问题的真实答案。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不同学科知识背景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勇于以“小议”“商榷”“之我见”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提升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现代社会所需的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
五是要利用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能够及时地记录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以往,教师通过课后观看教学实录,反思教学行为,不断改变和完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效十分显著。可是,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课堂学习的表现,及时反思学习行为,评析他人与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在目前还是一个空白点,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则是一个增长点,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对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评价,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主动改进的意识与策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认识社会和世界的方式。
六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境界,是最直观、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程资源。
最后要强调的是,无论从哪个层面去考量,激发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都是一个永远值得去探索的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