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超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既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计算方法多样化。任何一个问题,解决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对于同一道题目,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33-7=?”时,学生借助数小棒、拨珠子等形式,想到了多种计算方法:①将33分成20与13,先算13-7=6,再算20+6=26;②将33分成10与23,先算10-7=3,再算23+3=26;③将7分成3与4,先算33-3=30,再算30-4=26;④将7看成10,先算33-10=23,再算23+3=26。还有一名学生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思维——先用7-3=4。大家都不明白他这样思考的原因,他解释说:“因为3比7小4,所以只要在30里面减去一个4就可以了,结果等于26。”
口算练习常态化。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升,依靠持之以恒的训练。
课前3~4分钟口算。每节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3~4分钟口算练习。练习形式要活泼多样:可以直接笔答,即手头有一张口算纸,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数量可以由少到多;也可以视算,即教师出示一道题目,学生看着题目写出答案;还可以听算,即教师只报题目,学生说出答案。
进行针对性练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习“46×37”等进位乘法时,多引导学生练习4×7+4、3×4+1这样的口算,有利于学生正确进位。
练习设计系统化。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就很难学会。因此,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系统设计。
分层练习,注重针对性。练习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课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例如,在不连续进位的加法“27+45”中,当十位上的2与4相加得6时,还要加上7+5进位得来的1,所以2+4+1这类口算练习,必须放在讲授不连续进位加法之前训练。
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只追求做题的数量,不仅收不到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计算教学要追求质与量统一。如“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简便计算就是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运算性质,教材上未做详尽归纳,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整理减法的两个运算性质a-b-c=a-(b+c)和a-b-c=a-c-b,及除法的两个性质a÷b÷c=a÷(b×c)和a÷b÷c=a÷c÷b,并辅以一定量的对应训练。还可以将相关联的习题并列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如简算12.13-9.8-0.13和12.13-9.8-2.2、210÷6÷5和210÷15÷7。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对比算理,经历思维的转变。
“练”与“析”相互融合。新人教版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任务驱动。为此,练习应穿插于教学全过程中,组织练习要做到“多”“变”“全”。“多”,即练习中动口,动手的机会及反馈多;“变”,即区别不同学段,把握练习时间,变换练习形式;“全”,即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全体学生同时练习,全部受益。同时,教师要深入剖析例题与配套习题的关联,从整体上解析习题的层次,有效把控计算技能的形成线索和学生的认知线索,让“练”更具精准性、靶向性。
(作者单位:汉川市麻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