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谭宏国
核心素养在学生与生态田园对话中悄然生长。学校新修订的《办学行动纲领》指出,要把学校建成一所书香校园、一个生态田园、一处儿童乐园,为这个理想的校园而不断创造。以生态田园为例谈谈素养导向的校园建设。学校依据兴山县南接秭归,北抵神农架林区天然环境特点,打造生态田园,目的就是要还儿童以泥土,还儿童以自然。现在出生的孩子大都娇生惯养,虽生活在乡镇,但大多数都喜欢玩手机和上网,缺乏自然知识。生态田园给儿童以自然的滋养、探索的空间、发现的奇妙、想象的天地、创意的灵感。我们不满足于原来校园里的植物品种,移植与插种了梧桐、白皮松、桃树等50多个品种。丰富的植物品种吸引了多样的动物品种,儿童、植物、动物融为一体。于是,从这里诞生了喜爱植物研究、热爱昆虫研究、钟情花鸟写生等的有志少年,他们从兴趣起步,找到乐趣,形成志向。
全面贯彻养成教育,践行“看得见”的德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要求,学校在不同年级重点落实一项养成教育主题,通过行为规范和内在约束,逐步将外在要求内化为素养。学校以“身心健康、志存高远、诚实负责、快乐学习、审美雅趣”为基准,拟定了六大养成教育主题,即言行得体、协商互让、诚实守信、自律自强、勇于担当和尊重感恩。围绕主题,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将素养的培养自然融入。
如六年级尊重感恩,学校确立5个二级主题:阅读尊重、讲述尊重、体验尊重、书写尊重、表达尊重,通过阅读经典、讲述故事和写作等活动书写心中的尊重。为了让儿童能够将养成教育六大主题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学校集教师和学生智慧创作了《学校三字口诀》并谱曲,旋律优美,易唱好记。
学校德育活动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再回到生活中去。学校在选择德育活动内容时,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实际,尽量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如,学校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领巾炫风采,个性展飞扬”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听民俗故事、做民俗玩具、玩民俗游戏、民乐串串烧、戏曲大联唱等。学生们在唱唱跳跳、玩玩乐乐的情境体验中认识了民族文化,感受了民族精神。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核心供给力。核心素养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源”动力。核心素养是整体的、综合的、交融的,无法分解到各个学科去一个一个实现,必须依赖课程整体立人。
一是致力于从结构上进行深度优化。核心素养导向下的“1+X” 课程撬动了课程结构的优化。“+”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结构,促进“1”(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与“X”(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既使学生学好国家规定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又能在这个基础上,使知识得到拓展或深化,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提升,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是从内容上进行深层整合。学校在整体课程构建的过程中,立足德智体美全面人才培养战略,重点推进三大核心课程,即健康体育课程、主题阅读课程、应用创新课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促进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是着眼全局,进行全面整合融通。在实践深化中,学校探索出多种整合途径,如渗透式整合、融合式整合等。渗透式整合主要是学校立足某一学科,依据主题,将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能力等组成一个有联系、有逻辑、有层次的系统,并形成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主题课程。学校不断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可能性,通过文化再造、主题教育、课程改革等多维度的立体化途径,促进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使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均等的教育,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自觉成才。
(作者单位:兴山县昭君镇中心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