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视20%的力量

时间:2024-05-04

乔能俊

近一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今天,我到学校去听一位参与该项研究的语文老师的课。

很遗憾,这节课依然是“小脚课”。在一连串的问题下,学生七嘴八舌、零零星星、懒懒散散地应答着。碎片化的教学让我听着有些堵得慌。

课后,我们进行了严肃而深入的交流。在交流中,她谈到了“大问题意识”,谈到了“长程设计”,谈到了“教结构、用结构”的问题……她也知道自己的教学与这些理念相去甚远。

“既然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儿,为什么不改变呢?”我说。

“如果我不这样做,学生到时考试怎么办?还有练习册上的题目,如果我在课堂上不讲清楚,学生不会做怎么办?”她把声音提高八度,目光淡定地盯着我。

我哈哈一笑,说:“你看,一道题目就轻而易举地扳倒了之前我们认为是对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一个心理测试。测试是以书面形式向被试者描述一道选择题:A.有80%的概率得到4美元,其他情况下则为0。B.肯定得到3美元。

测试的结果是,绝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B而非A。这个测试说明,人们做出决定时,给予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权重,而给予大概率事件更少的重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远大于等量收益所带来的快乐。

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计得失,不畏人言,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做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事情,但往往败在那20%的力量之下。

这20%可能是:一次不够理想的测试成绩,某一个家长不合理的诉求,同事不经意间的调侃,领导挑剔的眼神,几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挑衅,上级部门检查之后的负面反馈,公开课(或竞赛课)失利,闹心的绩效奖发放,外界投诉……

就是这20%的小概率事件,让原本寄托着美好希冀的教学改革胎死腹中。20%的力量撬不动改革,却足以毁灭改革。

但并不是每一位改革的推动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改革者把目光聚焦在高端培训、课题研究、制度变革、顶层设计上面,以为做好了这些,改革就会“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果改革受阻、受挫,他们就抱怨老师素质不高、思想冥顽不化、没有追求和理想。

其实,作为有志于改革的教育者,心中要有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却应当关注老师当下工作中的“鸡毛蒜皮”——甚至从这些“鸡毛蒜皮”中打开改革的通道——因为老师真实的、庸常的工作状态才是改革的起点,而改变和塑造这种状态也是改革的最终归宿。面对老师们的“小心思”“小利益”“小矛盾”“小事件”,教研员和校长要以倾听而非嘲讽、埋怨、批评的态度处之,并小心、谨慎地寻求解决之道。

对上面这位老师的质问,我不认为她在挑战所谓的“权威”,也不认为这是她“推诿”“不思进取”“境界不高”的表现。我当即意识到,此时需要站在她的立场思考问题。

我对在场的校长说:“改革无小事。您怎么看这件事?”

校长沉默片刻,对她说:“只要你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都支持。对于成绩,学校会全面衡量,而不是只看分数;对于作业,你是老师,你有权力决定怎么处理。你要相信,学校一定会为你们创造宽松的研究氛围。”

老师抹了抹刘海,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乔老师,对于这个单元如何整合,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我知道,真正的探讨这时开始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