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燕
葛实小结合“汇集点滴水,释放光和热”的办学理念,根据教师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发了丰富多彩又极具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包括才艺、技能、科技、手工和学科拓展五大类,范围广泛,课程选择上更是秉承“以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跨班选修。
正好我今年接手的是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工作,学期初的时候孩子们开始选报课程。伴随着“我的课程我做主”的口号声,孩子们兴趣十足,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来报名。虽然在报名之前,我再三强调一定要随自己的心意去选修课程。但报名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踏进校园,认知能力较弱,面对门类众多、五花八门的校本课程,他们眼花缭乱,一会儿想去感受简笔画的美妙,一会儿想去体验泥塑的乐趣,一会儿又想去展现优美的舞姿……挑到最后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也陷入了思考:对呀,这么多的课程,究竟哪门课最适合他们呢?作为班主任,我们该怎样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呢?通过两个学期的选修课程报名实践工作,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修最喜欢的课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课程再生动再有趣,授课教师再有个人魅力,都不如孩子对这门学科有足够的兴趣。基于这一点,在学生报名前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回忆,把孩子们平常的兴趣爱好在脑海里过一遍,对于兴趣特别突出的孩子,我还专门准备了一笔记本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当遇到孩子报名时举棋不定的情况,我就可以从孩子平常的兴趣点出发,及时给他最合适的建议。当然我不强求学生,而是微笑地给其建议,令人惊喜的是,我提出的建议都能说到孩子的心坎里,孩子总是欣然地接受我的建议。
二、从孩子的特长出发,选修最自信的课程
记得有人说过“发现自己的长处,是找到自信的基础”。认准了这一点,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暗地里观察每一个学生:他最擅长的是画画,她的特长是做手工,他最拿手的是讲故事,她最得意的是跳舞……我把这些都记在心里,等到选修课报名那天,孩子们在教室里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我想报围棋!”“我们一起去学橡皮泥吧!” ……看到这里,我便会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看一看孩子们是否选择了自己最自信的课程,并在一旁“不经意”地提出一些我的建议及看法。我很自豪我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最拿手、最得意的课程,因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他们表现得更加出色,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两学期下来,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绽开的笑颜,我想那一定是自信心的作用。学生的特长激发其信心的增长,信心又推动着特长不断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发展特长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三、从孩子的不足出发,选修最薄弱的课程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综合素质,为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级里总会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各方面表现都特别优秀,但某一方面相对来说弱势一些。我班就有这样一个男孩,他聪明大胆,平常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足的是他做事的时候总是静不下心来,大大咧咧的,有时甚至慌慌张张的。这学期选修课程的时候,他对我说他想选修经典诵读班,我心里想他的朗读能力和胆量在班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选报诵读班也许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如果能够选择手工方面的课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我对他说:“孩子,你要不要试一试泥塑班,老师觉得你有这方面的潜能!”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我真的能行吗?我怕我不能好好表现。”“相信老师,你肯定会很棒的!”我接着说。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羞答答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其实当时我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因为不确定结果如何。令人欣慰的是,一学期下来,我看到了他的进步,因为泥塑班的课程必须静下心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他变了,变得文静了,做事也越来越有条理。此时我如释重负,突然领悟到:如果选修的课既能培养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又能让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加以改进,不就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吗?
当然,任何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引导学生选修课程也是一样,在引导的过程中,我们还得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以生为本,彻底落实“我的课程我做主”的思想理念。作为教师要始终提醒自己,我们只是孩子迷路时的指南针,失航时的灯塔,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给足空间,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择课而修”的快乐,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