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从华
2011年3月,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启动了“长江水学校”项目,让学生在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尊重和敬畏生命。2013年10月,襄阳市劳教所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襄阳一实小的部分师生。在当天的活动中,部分劳教学员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由于放松品德和纪律要求,一步步滑入违法犯罪深渊的历程。他们的经历引发了学生对生命和做人的思考。
如今,“生命教育”已注入襄阳一实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全校师生的血液之中。学校聘请教育专家精心设计CI战略,使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校园环境、学校建筑、学校雕塑、学校识别(校服、校徽、校歌等)等,都充分体现出生命文化的特性。学校以“四立”(立德、立志、立言、立行)为校训,引领师生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怀着对生命的敬意,襄阳一实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用心灵的温暖,光大人性的美好,用生命的活力,唤醒智慧的潜能,在生命教育的园地里,静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看来,成功人生的“三部曲”是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凝结精辟的醒世论著。简言之即做人、做事、做学问。“三立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志者追求完美生命历程的座右铭。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一实小”)将“三立说”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四立”(立德、立志、立言、立行)校训。以此为切入点,学校全面实施生命教育,让“四立”成为一种生命需要,引领师生认知、尊重生命,欣赏、珍爱生命,敬畏、呵护生命,进而主动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价值。
一、立德——为生命奠基
《菜根谭》中说,“德者,事业之基。”***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即立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的意志自由与德性成长的和谐统一。
1.在文化浸润中立德
以文辅教,以文化人,以文立德,以文育人,实现人文共生是一实小的优良传统。在校门口,学生会品读到恢宏大气的《校赋》;在综合楼大厅,学生能了解到神奇的“生命起源”;在运动场,学生会欣赏到内容丰富的生命故事,感悟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镌刻在综合楼东门两侧的“水”“乐”文化浮雕,与一楼的校本文化、二楼的廉政文化、三楼的党史文化和四楼的科技文化浑然一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在会“说话”的校园里,师生被文化的“精神磁场”吸引、感染,被文化的“大熔炉”熏陶、溶化,被文化的“泡菜坛”浸润、默化。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独特的气质。
2.在学科渗透中立德
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一实小始终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紧扣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和“德育含量”,自觉寻找德育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学生的兴奋点和教育者的关注点,把德育有意、有机、有序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上播放有关残疾人生活的视频,音乐课上欣赏千手观音的舞蹈表演,语文课上感受残奥会运动员的奋力拼搏……这些鲜活的题材,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使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受到震撼。课后,不少学生以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的残疾小朋友,同时自己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3.在经典诵读中立德
诵读经典能够升华德行。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与研究,一实小把经典诵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语文组教师精心选择读经内容,安排低年级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中年级读《大学》,高年级读《论语》、背古诗。经过精心组织,老师们带领学生在仲宣楼上诵读王粲的《登楼赋》,让他们感受赋辞的优美流畅;在昭明台上诵读萧统组织编选的《昭明文选》,让学生感受“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的文风;在夫人城上诵读陆游的《病起书怀》,让学生体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在古隆中诵读诸葛亮的《诫子书》,让学生体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胸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提高了师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师生的人格品质。
二、立志——为生命定标
诸葛亮说:“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立志方能立命。生命的行程如果没有航标,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人如果没有志向和抱负,就难以创立功绩,成就事业。新生入学伊始,学校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从小明确奋斗目标,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1.在书籍故事中立志
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从小立下了远大志向。如何追寻伟人、名人为理想而奋斗的足迹?学校选择了读书,让孩子们从书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每学期,学校为学生列出必读励志修身书目,开展以“读好书立大志”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生成功从励志开始的道理,学会制订个人成长规划和有计划有目标的生活。学校定期举办“励志故事”大赛,通过读、讲伟人、名人小时侯的励志故事,强化学生对志向的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校还组织各班选择一位名人作为班级学习的榜样,并给自己的班级取一个和选定的名人有关的班名。班级学生读名人的故事,讲名人的故事,寻找名人生命的闪光点,以他为榜样去立志,去追求,去实践,去收获成功。“或许我成不了像周恩来那样的伟人,成不了像张海迪那样的强人,但只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努力,就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学生有感而发。
2.在课堂教学中立志
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也是开展立志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励志资源,开展励志教育。数学课中讲数学家的故事。英语课上,每节课开始用一分钟时间说一句励志名言,一周熟记一句。这样,一年下来每个学生能记住四五十句名言,既培养了优良品质,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3.在主题活动中立志
实现志向所需要的意志力、自信心、责任心等品质,需要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来磨砺。学校定期组织校运会、红歌会,开办“少年军校”,开展“军中三个一”活动(参加一次军训,体验一次军营生活,写一则生活日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坚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三、立言——为生命呐喊
立言就是把人们立德做人、立功做事经历中发生的思想、经验、矛盾和方略用文字记载下来,并传之与世,给人以启迪和鞭策。立言在“三立”中最不易做到。“立德”“立功”者未必“不朽”,“立言”者定能“不朽”。
立言也是立命。人的生命历程不论短暂还是漫长、辉煌还是平凡,都应该留下印记,给后人以启示,让后人去评判。因此,学校把“立言”教育纳入生命课堂建设内容并赋予新的涵义:给学生立言之力,为一生立言奠基。
1.鼓励学生敢说话
口舌可以兴邦、可以治国。大家公认,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说话、不善于表达的人。学校以口语交际课为主渠道,创造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多说话、多表达。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以及评选校园文化解说员等活动,让学生尽情地谈古论今、吟山诵水,习得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本领。
2.鼓励学生立真言
敢说话、善表达是“立言”教育的基础,立真言、立实言是“立言”教育的关键。学校鼓励学生从小唯真理而叩首,视公义为最要,具备质疑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各种场合不说假话、谎话、空话,而要大胆说真话,立志做真人。
3.鼓励学生写文章
一位西方作家说过,一个人一生至少写一本书,哪怕只有几页,生命才不虚此行。为此,学校鼓励学生从小著书立说做学问,养育书卷气质。近年来,先后有千余名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不少学生独立出书。“读书——写书”,以言立命正在成为一实小全体学生的追求。
四、立行——为生命践行
“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宣言。“四立”校训中,立德是基础,立志是保障,立言是表现,立行是目的。学校主要通过 “三抓”为生命践行。
1.抓行为习惯养成
做到“三管六不”,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口出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丢乱扔、不乱贴乱画;管住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花草。
2.抓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少先队结合重大纪念日,紧紧围绕德育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利用植树节、妇女节、劳动节、清明节、儿童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我为妈妈献爱心”“植树护绿”“学雷锋做好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阳节、助残日等节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打扫庭院,表演节目,扶老人散步,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梳头、洗脚,带福利院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利用“爱鸟周”“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环保行为。
3.抓革命传统教育
每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步行到烈士陵园吟诵革命诗歌,向烈士敬献花圈,擦拭烈士墓碑,并庄严宣誓:继承先烈遗志,争做新世纪小主人,以此缅怀那些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学校还经常请老红军、老干部给学生讲解放襄阳的故事。讲者情真意切,听者为之动容。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的这句诗揭示了生命的辩证法则。一实小以“四立”为突破口,大力弘扬生命文化的主旨,就是引导学生在热爱生命、感恩社会的同时,提升生命的品质,充实生命的内涵,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永远活着的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