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罗龙英
生命课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机会,多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促使其主动、积极、有效地动口、动手、动脑,是遵循生命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
一、多让学生“看一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多媒体、挂图、实物、教具等刺激学生的视觉,把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一年级“数一数”时,教师从学生喜欢的儿童乐园场景图入手,让他们看看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仔细观察,你能数出它们的个数吗?”学生兴致很高,边看图边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数鸟和蝴蝶的只数、人的个数。个别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鼓励学生寻求帮助,开展“一对一”指导;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则集中讲解。
图画,营造了现场氛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的课堂鲜活生动,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多让学生“说一说”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中说错了没有关系,因为不懂才来学习;说不完整也没有关系,因为同学和老师可以帮忙补充。有了这样的认识,加之教师营造出的宽松氛围,学生就会逐步变得敢说、善说。
训练学生“说”的方法很多:看图说、看物说、看算式说、边操作边说、听后学着说、个别说、集体说、“打电话”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如,教学比一比时,让学生说图意、说比较的方法、说比较的结果;教学看图列式时,引导学生说图意、说解题思路、说解答方法;概念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概念;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说清算理和算法;解应用题时,鼓励学生说清条件和问题,并阐述解答的思维过程。
“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多让学生“动一动”
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他们要求有更多的学习权利和探索空间。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诉求,大胆放手,让他们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要求学生准备12根长度不同的小棒,每四人一组,随意选择三根摆一摆,看看结果怎样?接着组织学生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及体会,最后分组选出一人汇报本组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通过交流汇报,学生的关注点逐步聚焦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否则就不能拼成三角形。教学目标在动一动中,自然而然地达成了。
四、多让学生“想一想”
儿童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加之个性、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针对同一问题想象出来的情境或找到的答案千差万别。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爱想、善想,使思维多方面、多层次地扩散。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创设了一个买玩具的活动情境: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活动中,学生积极动脑,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去6再减去2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去8得8,再加20得28元。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后用学到的思考方法,到超市去购买物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用6元,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上11元,还剩下15元;有的学生说,我有32颗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剩下24颗,因为12减去8等于4,再加上20,就是24颗。
这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让课堂精彩纷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