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方永进
教师要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选题”或“我可以研究什么主题”。
选题,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误区较多。如比较常见的就是选题中两极化现象非常严重。一个极端:假大空。贪大求洋,大题目,大制作,教师做了教育部长的事情。一个极端:微型化,一次讨论、一次家访、一个电话、一次谈心就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通过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变成课题来研究不可。如,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具体小问题的处理等,都变成了课题,导致课题的泛化。
还有一个问题比较隐性,未引起教师的重视,即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经过自己的研究得到解决,有些是制度问题,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所以,“问题即课题”中的问题,应该是教师能够改变的、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问题。
还有些学校选题喜欢追求时髦和热点,没有考虑到所追逐的热点问题对改进自己的实践工作是否有真实的帮助,导致选题贬值……
本期,请关注: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如何选题?
课题研究,如何过好“选题关”?
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研究主题,这个主题不仅体现在研究的内容上,也体现在申报的题目上,这是课题选题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研究历程谈谈课题是如何选题的。
一、关注长度:选题在长效性与短效性中开花结果
选题要关注课题的长度,要明白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性工作。有些教师到课题申报时才急急忙忙写课题方案,几天时间就完成了。这种方案基本上是东拼西凑,是没有经过自己前期实践研究的,也就很难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选题,研究容易失真。
选题要在长效性与短效性中开花结果。选好题是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的,好的研究主题能形成良性的连锁反应,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就会生成一条长长的“研究链”。一线教师开始不要做太大的课题,要从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那些问题开始,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研究得到部分解决,那就可以考虑将这些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说,先进行部分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它对教学的影响,最后形成研究主题,将其升级到规范的课题申报研究阶段,反之又通过主题研究形成一个个研究的小成果,这就是从短效性出发去挖掘它的长期性。
二、关注宽度:选题在大问题与小切口中破土而出
为了让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宽度,不至于在研究中迷失方向,选题需要在大问题与小切口中破土而出。一线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立足课堂研究,以课堂教学大问题为中心,如何在这个大问题中找到研究主题,这需要我们寻找一个小切口,小切口有大学问,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需要自己去捕捉,事实或现象不等于问题,只有经过分析,发现事实中的不足,事实才呈现为问题,才有了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与需要,这就是小切口。研究中不要求全求大,要在大中见小,小中见真,这样我们的选题才能破土而出。
三、关注高度:选题在创新性与应用性中绝处逢生
选题要关注课题的高度,要明白课题研究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想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为此来征求笔者意见和建议。笔者让他先从网上找相关资料,再进行尝试研究。当他看到市立项课题中已有此课题时,便想放弃。笔者问他研究过思维导图没,他回答没有。从这个案例中,笔者觉得很多教师也想创新,但缺乏应用意识,总觉得别人研究过了就没有研究价值了。
很多教师有一种快速见效的心理,因为评职称需要。专家有一种欣赏创意课题的心理,因为他们看到的重复性课题太多了。当然,很多专家都提到研究要有创新点,要标新立异,因为他们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提出要求的。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而开展的研究,是为将一些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为了立项而研究。所以,要处理好选题的创新性与应用性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应用性研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创新,只有在应用性研究后才能绝处逢生,才能将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来服务于教师个体的教学。这一类的研究主要来源于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听课时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选题离不开研究,在研究中选题,在选题中研究。总之,要学会从别人的课题研究中选题,也要学会从自己的研究中选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