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继红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厘清行为主体——“中小学教师”的内涵和外延。若“中小学教师”是泛指中小学教师群体,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主体,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所有领域的研究、探索,均有可能涉足,课题研究选题只需关注选题的针对性、新颖性、前瞻性即可。若“中小学教师”是指学科教师个体或教研组、年级组等小集体,其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课题研究中的作为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其课题研究选题也是十分有限的。笔者暂将本题中的“中小学教师”定义为学科教师个体或教研组、年级组等小集体,谈谈个人对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如何选题的拙见。
笔者认为,学科教师个体或教研组、年级组在课题研究选题之前,首先要对“在其位、当其时、谋其政”三个基本问题有理性的认识,才能做到科学选题。
“在其位”,即明确岗位职能,界定研究领域。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处于什么位置,可以作何研究?《教师法》中明确指出,教师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似乎教师对教育系统内部的改革研究,没有不能涉足的。但若具体到学科教师个体或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我们就会发现,其所主要涉足的却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一隅——一门具体的课程,一个具体的班级、一段规定的时空。很显然,学科教师个体或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在其位”,要开展系统的学理问题研究,开展具原创性、开拓性,深刻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研究,开展重社会效益和使用价值的开发研究都是难以实现的。那么,学科教师个体或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在其位”,能够研究什么呢?笔者认为,其凭借具体课程、具体班级、规定时空,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解决课堂教学实践具体问题的应用研究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当其时”,即切合时代步伐、把握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不断丰富、完善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发展性、创新性、前瞻性,拾人牙慧的重复叠加研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而,在确立应用研究领域之后,还需深入分析学科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环境、信息传递、学业评价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会怎样影响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
从教师因素而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师德、师能要求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学科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标准要求?
从学生因素而言:现代学生的成长周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不同年段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从课程因素而言:2011年课程标准修订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人文学科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从教学方式因素而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对现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出怎样的挑战?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从教育环境因素而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期,课堂教学系统改革的切入点何在?
从信息传递因素而言:网络信息时代课堂教学信息如何有效传递?
从教学评价因素而言:如何以情境作业方式评价学生学业?
……
这些变化与影响,便是课题研究需关注的现实问题。
“谋其政”,即将这些现实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的主题,继而转变为具体的探究行为,从而通过课题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终极目标。
如,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及其各因素的热点问题可拟订以下课题研究主题:
《以学生有效语言文字实践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多维文本解读研究》,体现课题研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学生为本”“德育为先”新要求的应对;
《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的语文增值课堂教学研究》《全程语言文字实践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体现课题研究对现代学生成长周期、成长环境变化的应对;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体现课题研究对《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倡导变革人文学科学习方式的应对;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研究》,体现课题研究对网络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的应对;
《传统经典与营造良好班级学习文化氛围研究》,体现课题研究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改进教学环境的应对;
《以情境作业方式评价学生学业研究》,体现课题研究对改革传统学业评价方式的应对等。
至此,一个个立足岗位职能、界定研究领域——“在其位”,切合时代步伐、明确研究方向——“当其时”,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谋其政”, 从选题源头上杜绝务虚的科学选题便诞生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