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红
记得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到来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市三十五中学和师生们共度佳节。温总理听了一节初中语文课,老师讲的是孙犁的《芦花荡》。课后,总理提出一个小建议:“既然是讲《芦花荡》,作者又是孙犁,是中国现代的著名作家,他曾经写过什么著作,有过什么主要经历,我觉得有必要给学生讲讲……”
是啊,背景介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当介绍背景资料有助于年龄尚小、阅历尚浅的初中生阅读、理解文本,解读主旨,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充分利用背景知识介绍来解决自己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教学古代、近代经典作品和外国名著时,教师要注意引入背景资料,丰富背景资料内容,引申背景资料内涵,这样教学效果才更好。
引入背景资料,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如果老师不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仅从文章字面上理解,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鲁达不讲道理,不懂法制,凭着自己会拳脚功夫的优势,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他打死人不但不报官,还畏罪潜逃……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认识,原因就在于老师没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在学生预习课文后,老师就要引入写作背景知识,让学生明白,《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而《水浒传》产生于北宋末年,当时君昏臣奸,民不聊生,鲁达、宋江、林冲、武松、李逵等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所以才有了鲁提辖用武力对付坏人的故事。
有了这样的铺垫,老师再带领学生品读分析课文,学生就能准确理解鲁达的言行,才能明白他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才能把握他的仗义疏财、勇武阳刚、疾恶如仇、胆大心细的性格特点。
丰富背景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主旨。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老师介绍了作者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永初二年,当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人民饱受剥削和压迫。在义熙元年,陶渊明坚决辞去了官职,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借写作来抒怀,于是创设了“桃花源”这个与黑暗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学完 《桃花源记》后,马上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陶渊明不能像屈原、文天祥等人一样与当时的黑暗势力做坚决的斗争,而要做一个逃避现实、生活在虚幻之中的“伪君子”呢?
这时,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背景资料内容,介绍陶渊明的性格、身世和处境:年轻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他生活的时代使他的一腔抱负无法实现。因为东晋王朝承袭旧制,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所以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的寒门之士来说,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再加上他性格耿直,清正廉明,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只好借创作抒怀,《桃花源记》就这样产生了。至此,学生才能真正弄懂,《桃花源记》的写作主旨。
引申背景资料内涵,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把握情感主旨。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郞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
学生了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但不能深入品读文本,无法很好地理解小弗郞士对法语学习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毕竟国外的战争和侵略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如果此时老师再补充介绍一下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情况,中国的中小学校被迫教学日语的情况……学生就会感同身受,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所宣扬的爱国主旨和作者的爱国情怀了,这就是背景资料介绍的妙处。
责任编辑 严 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