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琼
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智慧,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精彩,彰显个性,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有温度。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为例,谈谈如何构建有温度的阅读教学课堂。
一、科学导学,问出欣喜与乐趣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质疑的方式学习。学生采取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之后,问题接二连三地蹦出来:“为什么小松鼠、小兔子都相信狐狸的话,不去尝尝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为什么小猴子不相信狐狸说的话?”“为什么狐狸坚持说葡萄是酸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思考之际,一个孩子自告奋勇地说:“老师,我来演!”对了,让他们演一演,采访一下他们的感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孩子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说得妙趣横生,再让他们朗读时,读得也有滋有味。他们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小问号”一个一个地被抹去。
“老师,为什么葡萄青的时候酸,变成紫红色的就甜了?”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学生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也说不清楚,下课后我们一起去查资料,好不好?”课后,我跟孩子们一起上网、进图书室。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思考、质疑带来的乐趣。
二、精心设问,议出矛盾与精彩
教学快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有的说:“我喜欢小猴子,因为他自己去尝,没有随便相信别人的话。”有的说:“我不喜欢狐狸,他自己吃不到又不想别人吃,太狡猾。我看过很多书,都说狐狸爱骗人。像《鸡妈妈的新房子》中的狐狸,他就在想坏主意吃鸡娃娃。”有的说:“我觉得小松鼠、小兔子太傻了,那么容易相信别人。”
“老师,我想他们可以做朋友。”这想法有点儿意思,教师立即请这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狐狸够不到葡萄,可以请小猴、小松鼠帮忙,大家一起吃甜甜的葡萄啊!”教师还没来得及开口评价,立刻冒出了反对的声音:“狐狸不能跟小动物做朋友,他会吃小动物的!”
能做还是不能做?课堂上形成了两派相争的局面。这样的争论虽然热闹,但确乎偏离了教学的主线。教师及时刹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童话故事。狐狸和小动物能不能做朋友,不取决于动物的本性,而取决于作者的构思。只要编故事的人能自圆其说,怎么安排都可以。
三、放飞思维,写出和谐与童趣
孩子们的争论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他们分成“朋友组”和“敌人组”续编故事。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埋头思索,有的轻声议论。很快,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诞生了。
“朋友组”故事之一:
小松鼠、小兔生气地问狐狸:“你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狐狸低下头,羞愧地说:“我是骗你们的。以后,我再也不撒谎了,你们能原谅我吗?”小松鼠、小兔点点头,他们成了好朋友。
故事之二:
狐狸对小猴说:“我尝了一颗小小的、青青的葡萄,它很酸很酸!” “你为什么不尝尝紫色的、大大的葡萄呢?”小猴调皮地搔搔头。“我摘不到,你能帮我吗?”狐狸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小猴。小猴愉快地答应了,他摘下一串熟透的葡萄抛给狐狸。
“敌人组”故事之一:
小狐狸得意地说:“哈哈!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我正想吃你们呢!”小白兔连忙躲进树丛,不见了。小猴子、小松鼠飞快地爬上了树。狐狸盯着树上的小猴子和小松鼠,眦牙咧嘴,凶狠地挥着拳头。
故事之二:
狐狸装出可怜的样子,说:“我错了。我们能做朋友吗?”小松鼠、小猴子、小白兔同意了。狐狸不怀好意地看了看身边的小兔子,用乞求的口吻对小猴、小松鼠说:“请你们帮我摘点葡萄,好吗?”小猴子、小松鼠爬到架上去摘葡萄。狐狸凶相毕露,恶狠狠地扑向身边的小白兔。
课堂是生命绽放的舞台,给孩子大胆发问的机会、勇敢争辩的权利和积极创作的空间,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和灵性。
责任编辑 姜楚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