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朗读 品句 冶情

时间:2024-05-04

彭爱芬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生活的感受不深,理解、赏析古诗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通过“朗读、品句、冶情”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效果较好。下面以《春夜喜雨》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

一、朗读

朗读对于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课堂上却鲜闻琅琅的书声。教学《春夜喜雨》时,在导入新课、知诗人、读诗题后,教师设计了初读古诗的教学环节。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接着指名朗读,并要求其他学生针对读音是否正确、读得是否通顺进行评议。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读古诗要读出节奏和韵味,并范读。范读后,请学生谈谈听出了怎样的节奏,并出示标有节奏的诗句,让学生练习朗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最后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范读、小组读、接读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朗读诗词、学习诗词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训练,享受到了自学、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同时,朗读的要求明确,循序渐进,体现出层次性,为理解诗意作好了铺垫。

二、品句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春夜喜雨》音律优美,字字见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细细品味,增强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在品析诗句环节,教师问学生,“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学生很自然地说出“是一场好雨”。于是,教师紧紧围绕“你是从哪句诗读出这是一场好雨的?”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诗意。

有的学生抓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这场雨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来了。有的学生抓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诗人用“潜”表明春雨是偷偷地、悄悄地来的。还有的学生抓住“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说春雨带来了万紫千红,花团锦簇,真是一场好雨啊!

教师通过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这不仅激起了情感的共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赏析力。

三、冶情

每首诗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体悟诗情陶冶个人情感,是诗歌的教学目标之一。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761年春天。当时,成都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久旱逢甘霖,杜甫十分欣喜。他欣然命笔,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熏陶,教师这样设计这一教学环节。

首先抛出问题,“在这漆黑的春雨之夜,面对这一场好雨,诗人在想什么呢?”并借助课件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想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学生很快理解了诗人及当时当地的人们对春雨的期盼。然后,让学生体会,在作者心里这还是一场什么雨?切到诗题的“喜”字。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正是诗人遣词造句之妙。在这样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悟情朗读,并要求他们谈谈,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学生很自然地体味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而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朗读、品句、冶情,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古诗教学的一条捷径。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