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动物游戏之谜》探究阅读

时间:2024-05-04

《动物游戏之谜》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动物研究专家和科普作家周立明的科普说明文,文章围绕“动物游戏的秘密”展开说明布局,引导学生进入严谨而奇妙的科学世界。

这篇文章的结构清晰,且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叙述现象,然后逐条论说,最后再归纳总结。这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完全契合。

《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逻辑清楚,内容简单。作者先提出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科学界的各种假说,让读者对比思考,最后总结。周立明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思考方式,引导读者充分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同时科学地认识和定义动物世界。

《动物游戏之谜》一文,首先通过介绍三种动物典型的自然行为:缅甸热带丛林里叶猴在跳荡嬉闹;北极地区冰雪陡坡上渡鸦滑雪而下;美洲巴塔哥尼亚大海里露脊鲸高举尾鳍等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思考它们究竟是在干什么呢?然后顺势提出科学家对此的解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既凸显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又表达出对此进行研究的意义所在。

作品接着将动物的游戏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动物个体可以单独进行的最基本的单独游戏,且用马驹扬蹄蹦跳,猴类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的事例来进行说明;有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的战斗游戏,看似激烈的战斗,实则体现了动物们有分寸、信赖感以及严格自我控制的社会属性;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正如北极熊对山坡上棍子与石块的追逐,野象对草球的青睐。三种游戏都与前文动物学家们对动物的自然行为作出的解释一脉相承。

那么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呢?为什么要进行这种与生物世界尽可能节省能量的普遍规律完全不同的游戏呢?作者以此过渡,引出下文对动物游戏的各种看法与猜测。

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上文提出的“动物为什么游戏”这个问题。用通俗而准确的语言,先摆出大自然的现象,再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测方式,符合认知自然的思维规律。著名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根据对幼小的黑猩猩与成年黑猩猩在用牙齿嚼烂树叶来获取水的行为分析中,提出了游戏是为了使动物从小熟练地掌握各种生存“技能”的“演习说”结论。而有一些科学家则根据自然界的游戏行为并不止于幼小动物,并且由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技能”毫無关系的现象,得出了“自娱说”的假想。依据这样的流程,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又提出了“学习说”,他们认为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用“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文章各种猜测依次登场,究竟哪一种更有道理呢?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文章最后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吸引着读者深入地去研究证明“动物游戏之谜”,体现出了思维的严谨性,也极富有思维规律的探究性。

在科学思维的碰撞下,各种大胆猜想接踵而来,要解开“动物游戏之谜”,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动物的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文中提出的各类假想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章逻辑清楚,在语言运用上,具有趣味性、通俗性,也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与准确的精髓,实乃精品之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