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孔雀东南飞》探究阅读

时间:2024-05-04

入乎其内

学习《孔雀东南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言之瞻”“长篇之圣”的《孔雀东南飞》塑造了十多个鲜活的人物,却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如诉,这源于作者精妙高超的写人艺术。接下来,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品味感知。

一、言为心声: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语言是人物心理世界的外化,作品中出色的语言往往能精准地再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性格。《孔雀东南飞》就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刘母、太守等多个形象,每个人物都有个性鲜明的语言,有的泼墨甚多,有的寥寥几笔,淡妆浓抹,相得益彰。

如文中第二段,刘兰芝便“先声夺人”,使读者“如见其人”。她先言自己“能织素,学裁衣,弹箜篌,诵诗书”多才多艺、知书识礼;再说自己“守节情不移”,对爱情忠贞不贰、矢志不渝;后又诉“相见常日稀”与君聚少离多,饱受相思之苦;最后叹“夜夜不得息”“大人故嫌迟”终日夙兴夜寐,仍遭到婆婆的非难,还不如“及时相遣归”,免受种种悲苦。兰芝一席话既表明了自己无过错,尽心尽力为人妇,又表达了对“君家妇难为”的不满与控诉,可谓情真意切,“声入人心”。此段语言描写精炼细致、自然贴切、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一位勤劳善良、温柔倔强的女性形象。

与刘兰芝的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相比,焦母的一番话则体现了封建家长的专横跋扈、蛮横无理与严苛刻薄。她恶语辱骂儿子“何乃太区区”“小子无所畏”;心怀愤恨地指责儿媳“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又好言诱哄儿子“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软硬兼施;要求被拒后恼羞成怒地命令:“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这是矛盾冲突双方的第一次非正面的语言交锋,一个质而不俚,柔中带刚;一个激进逼人,霸道强硬。这一系列个性化的语言都依人物身份、性格而设定,充分地再现了此情此景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文中对主要人物的对话进行了详细描写,而对次要人物的语言则简笔勾勒。当刘兄听说兰芝不肯再嫁时,一句“足以荣汝身”形象地把一个冷酷无情、势利小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行为意表: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动则行动,行动则意明。我们要窥探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就应仔细揣摩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文中的动作描写简洁而传神,如焦仲卿面对焦母要求他休妻时的“长跪”,表明了他对兰芝的一番深情,以及对焦母抱有希望其回心转意的幻想;母亲训斥他之后的“默无声”“哽咽不能语”,表现了他的软弱与妥协。描写兰芝与世决绝时连用三个动词:“揽(裙)”“脱(丝履)”“赴(清池)”,表明兰芝以死明志,毫无拖沓、义无反顾,而焦仲卿闻讯后,“徘徊(庭树下)”良久才自缢。可见,在历经被弃、被逼、被讽之后,刘兰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更加绝望和清醒。着墨不多的几处动作描写给读者以视觉印象,使得人物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三、势为情造:浓墨重彩的铺陈艺术突显人物的典型形象

铺陈,也称“敷陈”、铺叙或“赋陈”,它是一种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的表现手法,此文“叙事敷词,俱臻神品”。文中对刘兰芝离家前的情形进行了精雕细琢:一是运用整齐的句式形象地描绘了兰芝的“严妆”,足上所穿、头上所戴、腰上所挂、耳上所著,无一不精挑细选,闪亮动人;二是运用精妙的比喻渲染了兰芝的美貌:“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三是直接夸赞刘兰芝“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一段浓墨重彩的铺陈“无声胜有声”,鲜艳的色彩、精致的装扮、美丽的容颜,这些都是兰芝无声的抗议,进一步突显了刘兰芝温柔倔强的形象。她虽遭遇不幸、忍受屈辱,但不愿号啕大哭、落荒而逃,而是镇定自若、惊艳非凡、不失体面地离开。

作者运用铺陈手法把太守家迎亲一段写得热闹非凡,从络绎不绝的客人、精美隆重的车船、丰厚多样的彩礼到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细细叙写,不厌其烦,营造了一种富贵逼人的气势。然而,刘兰芝并未为这“豪门婚宴”所动,反而在这热闹欢快的日子投身清池。可见,铺陈之势越大,越能衬托刘兰芝不慕名利、坚贞不屈的美好品质。

本文为后世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我们在阅读时,只要细细品味,用心体会,便能领悟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出乎其外

刘兰芝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

刘兰芝纵身一跃,用生命捍卫了她的忠贞爱情,令读者不禁扼腕叹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刘兰芝何以落得如此下场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时代根源

小序中指出故事发生的年代是在“汉末建安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已成为正统,“三从四德”渐入人心,且有“七出”之条来保障男权。焦母因兰芝“无后”和门第观念而厌弃儿媳;焦仲卿为遵从“孝道”而违心休妻;兄长逼迫兰芝再嫁,兰芝无从选择……这都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折射,也正是这些观念一步步地把兰芝逼向了深渊。这是刘兰芝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汉乐府民歌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形象,如《白头吟》《上山采蘼芜》《怨歌行》等,都描写了这类妇女的悲剧命运。

二、人物助推

焦母是悲剧形成的直接原因,她蛮横地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使他们的爱情无处安放。刘兄是悲剧制造者之一,他的逼迫使得矛盾激化,最终无法挽回。焦仲卿是悲剧间接酿造者,他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而休弃刘兰芝,却敢结束“受之于父母”的生命来履行誓言。反抗与妥协在焦仲卿身上交织着;他不善沟通,当婆媳出现问题时,没有妥善处理,却加深了矛盾。他深爱妻子,却未曾伸出援助之手。他反讽兰芝“高迁”,抛出“死亡契约”,这无疑给已经伤痕累累的妻子最后狠狠地一击。

三、个性使然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年轻貌美的刘兰芝并非无知妇孺,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可能逆来顺受;她性格倔强,使得她具有反抗精神。纵观全文,刘兰芝的反抗精神贯串始终,从主动请遣,仰头允婚,到投身清池,为了自尊,她沒有一次低下高贵的头。她崇尚自由,追求理想爱情的愿望与那个时代的矛盾注定不可调和。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来自民间,但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它的作者徐陵也是一个正气浩然之人,他曾在朝廷上弹劾陈文帝的弟弟安成王手下的权臣鲍僧叡以及侍中、中书监等人,慷慨陈词,正气凛然,以一身浩气扳倒了国蠹。因此,刘兰芝鲜明的个性或许是他自身的写照和美好理想的寄托。刘兰芝的悲惨遭遇是他在朝堂上遭遇的种种恶势力的阻挠的折射,但他同刘兰芝一样为追求美好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

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际遇、人物形象、情节冲突等方面,我们不难发现,刘兰芝的悲剧命运似乎不可避免,但刘兰芝身上不慕名利、坚强不屈、忠贞于爱情的精神品质难能可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