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形式灵活 不拘一格

时间:2024-05-04

写一则描写笔记。描写对象,可以是石缝间的蒲公英,砖墙角的小瓜苗,悬崖峭壁上的松树……总之,是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生命。描写要生动、充分,有整体感,能融入个人经验则更好。

要求:以描写为主的笔记体;描写要有个性;要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不少于800字。

本道作文题要求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展示逆境中生命的顽强。写这篇作文时,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描写的角度上:本篇习作的写作对象是景物和事物,而非人物形象。直接描写需要着手的地方是形状、声音、气味、姿态、神韵甚至风骨、精神。要仔细观察,准确表达,写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自然形象。同时还要写出生命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这是借助间接描写的手法侧面表现形象特点和精神风貌。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描写,既可精细刻画,也可粗笔勾勒。

二、描写的手法上:本次练笔以描写为主,但不是片段式作文,“要有整体感”。即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而要为表现形象、传达感情而服务。所谓的“宗旨要光大”。处处写景,其实是处处传情。处处写外在风景,其实是处处写内在风骨。除了描写,还可以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运用,在描写中融入个人体验。

描写的层次可以将动和静相结合,角度的高低远近相结合,眼前的实景和想象的虚景相结合,整体的勾勒和细节的雕刻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调动视、听、闻、触、嗅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同时可以在时空的推移中有序地写景,以一线串起缤纷繁复的多彩世界。

三、描写的主旨把握和表现上:“直面挫折”是本篇作文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以描写为抓手,通过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神、色、声、韵来完成。要求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也要有准确、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使主旨更加有所依附,也可以在特定情节的框架下展开这一系列的描写。

原文在线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题记未能与主题挂钩。)

——题记

难有人登古蜀道,松柏长青挂壁峭。诗仙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蜀道有1000余里长,在这般险要之地,唯有松树肃穆傲立。(“唯有”过于绝对。)

记得初登山时,山脚下的山路边还长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树木,绿草也生得茂密,还有零星的花骨朵点缀其间。步行于山路间,海拔越发高,地势越发险,豆大的汗珠挂在我额边。

不断地向上行进,当云层已尽收眼底时,山野间仅剩松树了。已到半山腰,却下起了雨,导致我本不晴朗的心情瞬时更加阴郁。经过修整的山路纵平整却也曲折,若是放在从前,又有几人有勇气攀登呢?春天回暖有虫蛇出没,冬季寒风袭人。想要放弃的念头更加坚定,折返回去,雨也下得更大了,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本以为可以登上山顶,将美景一览无余,却不曾想会在这样的情形下放弃。

展眼望去,这般情况下依旧挺立的也只有松了吧。它没有因为风雨而弯曲,更没有因为险境而放弃。想到这里,我打消了放弃的念头,重新踏上征途。越是陡坡之处,松树生长得越发强劲有力,夹缝中笔直,峭壁处不折!(此处是描写松的重点,却简单地一笔带过,实为遗憾。)

一路上,雨不停风不歇,松却不屈不折,它们就是我前行的动力!登到山顶处,天便放晴了。俯看山脚下万物,心中自有说不出的畅快;蔚蓝的天空中挂着一抹虹,此时的风也显得和煦。比起眼前的景色,我想,我收获更多的是那份松的那种不畏的、顽强的精神。(直面挫折的过程太过模糊,挫折之后的结果不是本题要表现的内容,可略去。)

当冬天来临,在世间寂静之时,万物凋零之际,松树却身披雪白大衣,任凭阵阵寒风吹去,依旧挺立。当雪封的冬天结束后,和煦的春风卷来阵阵暖意,松樹褪去一身洁白,初显绿意。(文章条理不清。之前是以游踪为序,此处写不同季节下的松,之前以“我”为主体,此处以“松”为主体。衔接出现断裂。)

它教会我们顽强,教会我们坚韧。

我们要像松一样不屈于狂风,不服于逆境!

修改建议

本篇文章写作对象模糊,作者通过游历和观察写松,重点无法突出。更多内容在写周围环境和作者感受,对松的描写过于简略。主旨亦不明确。题记“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意为壮志和奉献,与“直面挫折”无关,属引用不当。

化蝶之作

松树的自白

◎谢雅兰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题记换成刘桢的《赠从弟》与松树顽强精神的主题更切合。)

——题记

我是古蜀道上的一棵苍松。(自叙方式,拟人手法。)

少有人登古蜀道,松柏长青挂壁峭。古蜀道“难于上青天”,却有“三百长程十万树”的松柏长廊。以挺拔的身姿在这般险要之地肃然傲立的,便是我。(开篇展示环境险恶和松树风貌。)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我不像榕树枝叶繁茂,浓荫如盖;不似杨柳婀娜多姿,鲜艳明丽;没有桂树那样香气馥郁,高贵典雅;比不上桃李绚烂多彩,果实累累。我只有坚忍,只有顽强。在万丈云天之下,幽壑深谷之上,悬崖峭壁之间,日月交替之中,随着时间的沉淀一日日苍劲。(对比衬托。)

山脚下的路边还长着许多树木,绿草也生得茂密,零星的花朵随处点缀。再往上走,海拔越高,地势越险。当云层尽收眼底时,如果还能看到山野间的葱茏的松树,那就是我。(环境烘托。)

我是天风吹来的一颗种子,被带到山崖的石缝中,裹着石壁间薄薄的泥土睡了一个冬天。当晴朗和煦的春阳照进床头,我便把小小的脑袋探了出来。我努力伸出无数条腿脚和无数个趾爪,探进有限的空间和土壤,在这方贫瘠而狭窄的地方扎根。夏天到来时,我便伸出手臂奋力生长:我的枝节像筋脉一样肆意舒展,如苍龙张牙舞爪似欲腾飞万里;我的针叶如太阳的光芒四处发射,密密麻麻地互相挨着挤着,嬉笑打闹;我的松脂散发出幽幽清香。秋天,我独立于空山,所有的草木都褪色成憔悴枯黄时,我的姿色依然青春亮丽,高大的主干直插云霄,黛色参天,冠盖蔽空。人们经过我的身边,会感觉进入清凉的夜晚,幽静的夜风中还不时地发出阵阵松涛声,似“朱弦古调”,引来鸾凤停留而曼声歌吟。冬天,“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我依然故我:郁郁葱葱,傲然屹立。不畏风霜,不择地势茁壮成长。不需施肥,也不需松土和浇灌。狂风吹不倒,洪水淹不没,严寒冻不死,干旱旱不坏。“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从形、声、色、味多方面进行正面描写,也借助侧面描写衬托松的生命顽强。)

不因风雨而弯曲,不因险境而放弃。不屈于天命,不服于逆境,在夹缝中刚直,在峭壁处不折!这就是我,松树的风骨!(文末以自白结束,呼应文题。)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作文借助“松树自白”结构全篇,思路更清晰。以多角度、多手法刻画,生动充分。从春到冬,从种子到大树,从石缝到空山,有时间的转换和空间的延伸;并在描写中突出逆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紧紧扣住主题展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