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议论文拒绝空、散、乱

时间:2024-05-04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当然,很多情况下并非都是如此……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引擎

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分别对“把简单的事做复杂”和“把复杂的事做简单”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二层又对这个界定进行了否定反拨,省略号涵盖了“并非都是如此”的内容。如何理解“简单”和“复杂”,如何认知二者的先后与转化,这是写作的核心思维区域。无论选取哪个角度立意,学生都有很大的写作空间。

细致审题,紧扣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简单”与“复杂”。“简单”可理解为:结构单一,个性单纯,思想纯粹,阅历平凡,易于理解。“复杂”可理解为:种类繁多,结构精致,技艺精湛,极致完美,关系错综等等。“把简单的事做复杂”,可写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智慧,或者至臻的处世哲学。“当然,很多情况下并非都是如此”,是对预设语境的反向思考,是对前文进行的否定反拨,从思辨的角度可有以下多元解读:“简单的事情简单做”“简单事情先复杂后简单做”“复杂事情先简单后复杂做”“处理问题可由简单到复杂再回归简单”“繁简之间、自适本心”“在简与繁间寻找平衡”“简单与繁杂,各有滋味”,从而跳出材料第一层的预设。另外,还可以在教育、文化、文学范围内进行思考,比如“文化的‘繁与简”,但要注意不能只顾将重心立于文化,而忽略了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

本命题具有鲜明的梯度性、明确的导向性及强烈的思辨性,能够多元化多角度考查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更能彰显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写作者的思维具有准确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而事实上,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往往呈现疏阔扁平状态,缺乏实例支撑观点,议论空泛,论证散逸,无法呈现思维的递进性与思辨性,从而造成议论空、散、乱的现状。

原文在线

寻求平衡,成就精彩①

如果你要去目的地,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坐直达车,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也少了中途转车的麻烦。但如果你不赶时间,兴许会偏向小路而行,在盘曲路途上寻找偶得的风景。②郑板桥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直达与弯路之间,生活是如三秋树一样不断化简,还是精益求精不断繁化,在我看来,过度皆为不可取,应在二者间寻求平衡,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

在历史文化的璀璨河流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精益求精的珍宝。达·芬奇花了二十年画圣母与圣耶稣,米开朗琪罗花了八年设计圣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微雕匠人王立平半生坚守只为梦想,无不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卓越品质。③

但任何事物走向极端的禁区,就会成为迂腐、死板的代名词。曾国藩精彩一生,唯其一本家书为人诟病;又如对儿童的教育如果过于繁细刻板,将会令孩子丧失本真。一个生机勃勃的民族是渴望自由的,过度的化繁是不可取的。④

当今对《红楼梦》的研究,无数人试着从一字一句中去发现其中的秘密,有人能找到端倪,有人兴许一事无成。但蒋勋不和他们凑热闹,他用最通俗柔美的语言,从一个美学家而不是红学家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不也是另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么?⑤

繁花似锦的春天有人爱,白雪遍地的冬天也不乏人歌颂。复杂和简单,其实并不用苛求某一种,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过于求简也是有弊端的,极端简化会使人放弃追求,失去向上的动力,徒有表面上的乐观,实际上无所事事;过于简化的表达也会令人感觉轻率浮躁,失去原有的暖意。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喜欢加上一句“我这人说话很直”,把这句话当作盾牌,之后的言语刺伤了他人或者引起了误会,似乎都没有办法指责他。身边不乏这类同学,你以为简化你的表达只是个人的行为意愿,但人们往往通过这样的方式直观地获取对一个人的初步印象。⑥

繁简各有难以替代的优势,繁简之间应该寻求平衡,才能谱出最美的乐章。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我们感动于这份坚守。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我们赞叹这份从容。繁简对错就在一念之间,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简时简,繁时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成就精彩的人生。⑦

①题目和材料关联性不够强。

②以直达和弯路的取舍引出话题,又引用郑板桥诗句,略显繁琐冗长。

③“精益求精”和“化简为繁”之间的转换缺乏过渡语;举例有余,论证不足;例证要规避常识性错误。

④曾国藩家书受人诟病与繁简有度之间没有明确关联,缺乏论证,且观点有待商榷。最后一句跳跃度太大。

⑤本段似在论化繁为简的意义,但是蒋勋评《红楼梦》的简体现在哪里?缺乏深度思考,也缺乏论点引领。

⑥本段逻辑略显混乱,段首和上下文呈现出逻辑断层。论述过于简化的负面影响有两个角度,导致议论不能集中,且缺乏实例支撑,说理显得空洞。

⑦结尾段落有收束全文的作用,但稍显赘余,缺少点睛之笔。

原文诊断

逻辑是议论文的生命线。本文逻辑层次略显混乱,首段引入中心论点,接下来应有层层递进的分论点支撑。但本文分论点并不明确,个别段落看起来不乏论据,但蜻蜓点水,缺乏论证,如第四段;一段之内涵盖两种观点,如第五段,削弱了论证的效果。如上种种,造成了文章结构上的散和乱。另外,论据之后缺乏深入的论证,落入“例子+观点”式的空泛化窠臼,全文思辨性不夠强。

化碟之作

简繁之间,寻求平衡①

◎杨宁奕

郑板桥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也许生命如三秋树一样,有其不断化简的过程,可过于简化是否单调乏味?于是有人将化繁奉为人生信条,事事苛责求精,是否落得疲惫不堪?繁与简孰胜一筹?在我看来,过度皆为不可取,应在二者间寻求平衡,才能成就各自的精彩。②

化简为繁者,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之内核。(第一分论点)达·芬奇画《圣母子与圣安妮》,苦心描摹整整二十年,卢浮宫中观者无不为其栩栩如生的笔触而震撼;布鲁内莱斯基冥思苦想多年设计的花之圣母大教堂穹顶历尽时光洗礼,已成为佛罗伦萨的骄傲;微雕奇人王立平一把刻刀半生坚守,尽展刀尖舞蹈,一磚一瓦一枝一叶闭目成影,创作常论年计算……③他们以工匠之拙朴,掷一生行一事的化简为繁,无不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卓越品质,令人肃然而生敬意。(举例之中包含论证性的表达,三例举完收束概括,更具论证的逻辑和力量。)

有时,精益求精不等同于苛求,过度的化简为繁会适得其反。(第二分论点)九岁萌娃铁头以一首《小贱猫》为众人所知,他的母亲接受采访时说,不想逼孩子成为诗人,苛责逼迫将人为扼杀孩子的天赋和才能。孩子的创作动机是单纯至简的,试想,如果铁头的父母一味繁化孩子的写作动机,追逐名利,苛求孩子,我们恐怕难以欣赏到铁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柳树是个臭小子》,而世上从此多了一个小仲永。④过度的繁化教育,可能步入极端的禁区,令孩子丧失本真。生机勃勃的羽翼困于苛责的桎梏,不再洒满灵性的光辉。(假设论证法,举例,从反面假设,推出结果,从而形成假设和事实间的对比,增强论点与论据的说服力。)

化繁为简者,涵人之大能耐也,是生命之智慧。(第三分论点)红学研究卷帙浩繁,红学的严谨考据是解读红楼的繁复方式,但林青霞说:“蒋勋是我唯一的偶像,半颗安眠药。”⑤他避开了复杂的考据和揭秘,以通俗柔美的语言,带领更多的普通读者领略经典。他以繁入简,从全新的简约角度,在红楼的花园里种了一朵美丽的花。与其在繁杂中左右为难,不如删繁就简,做一名智者。(增强论证的力度,一定要两不忘,一是不忘论据,二是不忘分论点。)

当然,过于求简也生弊端,如过于简化的表达可能令人心生不悦。(第四分论点)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喜欢加上句“我这人说话特直”,以此作盾,之后的言语刺伤他人或引起误会,似乎也可不受指责。小S说,“做自己和没礼貌常常就是一线之间。”⑥这一线的关键就在繁简之间。既然可以把话说成四月东风拂面,惠己利人,为什么不呢?说话的艺术不能一味追求简单粗暴,丧失语言温度的同时,也会失去倾听者。(“这一线的关键就在繁简之间”,在论据和论证之间,为了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可以采用这样类似的界定分析进行过渡。)

圆熟细致的《清明上河图》美甚,“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的淡笔白描至纯。化简为繁,我们感动于那份坚守;化繁为简,我们赞叹那份智慧。简繁之间,寻求平衡,方能简繁有度,简繁并济,成就两番精彩。⑦(豹尾巧设,点睛有力。)

①标题来自文章核心内容,直接点明中心。

②以郑板桥诗句导入话题,以问句带出中心论点。

③三个例子的共性是精益求精、化简为繁,所以论证的过程要紧扣“简与繁”进行。

④舍弃曾国藩家书的例子,选取具有时代气息的铁头小诗人作为论据进行论证,为“繁简平衡”张本。

⑤蒋勋评《红楼梦》是个好例子,避繁就简,引用林青霞的话可侧面肯定他避繁就简的成功之处。

⑥去掉之前的一个角度的逸枝,从交际表达的过于简化不可取出发,结合小S的一句话进行说理论证。

⑦结尾以一繁一简两幅画面点染文采,再次呼应标题和开头,收到强化效果。

升格总结

议论文忌空、散、乱,体现在三方面:一、严谨的文章结构;二、鲜明的逻辑和思辨性;三、素材和论点结合紧密。升格后的文章紧扣论点,素材详实,纵深论证,结构有范,整肃有序,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

【本版供稿/鲁红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