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千古文章意为先

时间:2024-05-04

提起“祖辈”,让我不禁想起不久前讀过的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这是一篇作家本人完全的自传和家族日常坎坷描述的长篇散文,与其说是阎连科对他和他的父辈生活的一次最真实的讲述,倒不如说是他的伦理与精神最真实的一次忏悔和歌颂。提起“祖辈”,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祖辈的心中总藏着一团如火的真情。对别人痴情如火,对事业热情如火。他们的故事,如同久酿的女儿红,沁人肺腑;似深沉的香茗,满含真情。

爷爷去苏州,有位比爷爷年长的人兜售茶叶,说是新炒的龙井。乍一看,挺像,亮鲜鲜的;可仔细一瞧,假的。爷爷看那老头,浑身上下缩成了一团。早春时节,他只穿着件单衣,哆哆嗦嗦,嘴里喃喃地说着些什么。爷爷就买了几两,权当积德。

外婆是一个“冷血动物”,她经常说,该玩就玩得痛快、该学就要认真地学习。当我们犯错误、做错事的时候,她也会惩罚我们,而且还会骂我们。我知道,她这样做是为了我们的将来着想,有时骂得不是很好听,不过,我们都不计较。

外公和同事到北京出差,在西单地铁里见着一个小男孩,八九岁光景,在柱子旁哭。一问才知道是丢了月票,身上又没钱。眼看下班一列车要开了,他俩就拉着小男孩跑到售票室买了张票,把小孩送上车。

前年在南京中山陵,我跟家人走散了,正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一辆自行车停下了,骑车的是一位老大爷,两鬓斑白,头发就像是一根根银丝,抽搐的两腮,深陷的眼窝,刀刻般的皱纹,还有那双老朽的枯树根似的手。这位老人问明情况后,就把我送到金谷大厦,家里人都急得冒火了,一见我高兴极了。想感谢这位老人时,但已不见其踪影了。

祖辈那一代人经历过“三年饥荒”“十年动乱”“上山下乡”“学工务农”……太多的曲折与打击,太多的无情和冷酷,使他们懂得人间真情所在。有时他们的所作所为似乎很傻,然而却给人暖暖的感觉。

问题诊断

这篇习作用较生动的语言编织了“祖辈”的故事,角度尚新颖,材料较具体。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心欠突出,读后不能很快触动读者的心弦。若将此文升格为一类文,建议紧扣文章主旨,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

一是对那些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弃置不取,毫不吝惜。开篇概括了《我与父辈》的内容及自己的读后感,足见作者文学底蕴深厚,但就文章主旨来讲,此段横生枝节,离题太远。可删去这些内容,开头直接切入题目,定好基调。

二是适当增补有助于突出中心的材料。原文选用外婆是个“冷血动物”的材料,扣题不紧,不能表现“如火的真情”这一主旨。建议补写一则能表现“外婆真情如火”的材料。

三是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精心分配笔墨。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云,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要略写,惜墨如金。文末写“我”迷路遇好心老人这一材料选得好,但浓墨描写陌生老人的外貌,就陷入了冲淡主旨的误区。其实对老人的外貌可略写,一笔带过即可。

四是谋篇布局较老套,没有新鲜感,建议在结构上也动点“手术”。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