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注意事项】
1.防止成“一根筋”。我们作分析时,要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两面兼顾;同时要注意事物的两面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所侧重,有所突出。我们要善于转化,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这样才能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使议论纵横展开。下面的片段在立意上彻底否定了名利场,犯了“一根筋”的毛病:
明代有范进,为中举人,挥洒掉二十余载的青春,甚至中举后突然疯癫;而今又有芮成钢等曾经优秀、淳朴的学子,在名利场的浸淫之下,误入歧途,乃至身陷牢笼。名利场好似一把无形而严密的枷锁,锁住了一个个曾经善良、纯洁的灵魂。孔子,是儒学的祖师,虽然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却分毫未取一丝名与利。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多么崇高,多么朴素啊!相比于那些久混于官场的“不倒翁”“墙头草”,儒学的精髓与道义在现代社会可谓泯灭殆尽。
2.防止变“近视眼”。每一个事物都有过去、现在、未来,当碰到问题时,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要瞻前顾后,抚今追昔,上下求索,才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从而推进认识的深度,获得新颖的观点。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我们一直想深入自然、保护自然,殊不知我们与自然走得愈近,自然离我们愈远。人类的好奇心、好胜心让我们自负地以为借助机械的臂膀圈一些栅栏就是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而这只是一种亵渎,游人观看蝴蝶的故事告诫我们:远离是为了靠得更近。敬畏自然,和自然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3.防止说“过头话”。我们作分析时,要横向了解事物的联系,拿捏事物的分寸,把握评论的尺度,从多方寻求解答,就能视通万里,抚四海于一瞬,进而增加认识的广度,获得客观的认识。下面的片段(划线的句子)就犯了说“过头话”的毛病:
历史事实证明,厄运能磨炼人的斗志,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才。身遭腐刑摧残的司马迁,就是以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的历代先贤为榜样,凭借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巨著《史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國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可见“艰难困苦,玉成于汝”,确实有道理。他们如果没有在逆境中的磨炼,没有在压力下的奋发,就很难磨炼出非凡的意志,也很难在事业上有非凡的成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