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片段示例

时间:2024-05-04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吴晗《谈骨气》

技法点读

这段文字先退一步指出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骨气”的含义不同,接着笔锋一转,明确肯定了“骨气”在现代的积极意义,思路清晰,论辩有力,让人信服。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鲁迅《拿来主义》

技法点读

本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作者以尼采“发了疯”作类比,指出中国“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又用“地下的煤”推导出一个“磕头”“讨一点残羹冷炙”等危害,形象、深刻,发人深省。

我觉得这“思想的神光”与“灵感”有相似之处,在“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搂,望尽天涯路”时,灵感是一柱擎天;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时,灵感是专注地飞向远方;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灵感无所不在,它沉默地、宝相庄严地坐在心灵深处灯火阑珊的地方。

——林清玄《凤凰的翅膀》

技法点读

本段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作中灵感出现的过程。作者用晏殊、柳永和辛棄疾的词句,分别描述了追寻理想时的三个不同阶段:初期,似乎高不可攀;中期,只有专注才能与灵感相遇;后期,一旦到达理想境界,灵感就会无处不在,联系自如,生动形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