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围绕中心写出文采

时间:2024-05-04

张荣谦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卷柏”,一种奇特植物。水分不足,它会行走。把根拔出来,叶子卷成一个圆球,轻轻地在风中择路。一旦到了水分充足之地,它会迅速舒展叶子,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当水分又一次不足时,它会继续这种圆球状的行走。

2.可喜正在无机心……见叶知根论才性。(宋·黄庭坚《赠赵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这道文题,两则材料不单纯是事物类或现象类材料的展现,而是一事物、一评议,兼顾了事物与事理的辩证结合和有机分析,意在通过对事物“表”的理解,深入到对事理“里”的剖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作出理性的思考和个性的表达。这道文题的中心不难确定,围绕“叶与根”的关系阐释清楚“本心与才性”的道理即可,难度系数不大。但关键是,在中心确定以后,把文章写得有文采,就成为了提升分数的重中之重。

因此,根据材料,我们首先要围绕中心,拟出有文采的标题。例如:(1)学得草木有本心(“卷柏”的叶对根的守护之心,人亦应有大爱之心);(2)根叶相附人生荣(“卷柏”的叶和根和谐共荣,人生何尝不是相互补给,欣欣向荣);(3)叶庇灵根,相得益彰(相互的支持是更好发展的强力保障)。

其次,我们要围绕中心,有文采地表达,特别要注意由事及理、由物及人。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无机心”不是无心,而是无矫揉造作之心,是发乎本心,是本性自然的表现。

【原文在线】

对根的情意(标题关系不明确)

黄庭坚说:见叶知根论才性。(开篇引用,紧扣材料。)

有一种才性叫作爱,显而易见。

有一种才性也叫作爱,却深藏不露。(进行对比,有辩证思维。)

正如“卷柏”,少不了根对叶的滋养,显而易见;但叶也依附爱根,深藏不露。二者之中,又以叶对根的爱意更为突出。(结合材料分析,并照应开头。)

所以我更赞美叶,能将真爱包孕于无声,无半点微词;哪怕佛祖拈花微笑,对它悭吝一顾。它如此故我,狂风中默默而久久地为根寻找所需的水分,尽管自己在对根深深的爱中没了叶的形象,一一滚成圆球。(使用对偶和叠词,增加了行文的韵味。)

赞美叶,是给予它对根的情意的起码敬意。

赞美叶的忠诚,它始终如一。

赞美叶的坚守,它不离不弃。

赞美叶的聪明,它因地制宜(成语使用不太合适,建议改换)。

(使用排比,解释题意,增强气势。)

请问,枝干能达到叶的这种地位吗?

(以上内容,可视为文章第一部分。作者步步为营,层层分析,能紧紧围绕题意作文,但作者对材料内容的把握不够到位,语意表达也有失分寸,还有些啰嗦,建议重理一下思路,围绕“叶与根”的关系展开。)

对根的情意,还是一种感恩。

作为对叶的回馈,根把水分和营养输送给叶,一个生命的轮回完美地进行。不忘根的哺育,不忘根的给予,不忘根的无私,叶尽可能长到翠绿蓬勃的程度。

人何尝不应如此。莫泊桑说:人世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无论是冰心的“小纸船”,还是史铁生的“合欢树”,同样洋溢着对“根”——母亲的无比深刻而又无与伦比的浓浓感恩情意。

他,纵身一跃,拥水而眠,千古之后,巍如高山,一位绝伦诗人,胸装大好山河秀,心怀奸佞乱朝忧,他难忘国之重,常思报效之,这是怎样一种忠心啊!

屈原,至死不忘对根——祖国的感恩之心,故能在中华文明中永远流芳。

(以上内容可视为作品第二部分。通过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深化主题,作者的思路变得清晰,句式灵活,语言文字富有表现力,写得较为成功。)

对根的情意,更是一种衷爱。

显而易见的爱,让人易感;深藏不露的爱,让人深思。显见而爱之,谓之观爱;深藏而爱之,谓之衷爱。

吉鸿昌说:我是中国人。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诺贝尔说:我是世界的公民。诸说之中,都有衷爱,衷爱之根,是国家,是人民,是世界,何其贵重!

还记得萨拉热窝的大提琴声吗?任凭德军的炮火肆虐,悠扬的旋律是那么无畏地守护着每一个南斯拉夫人的爱国之心。

还记得《义勇军进行曲》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爱国之情慷慨激昂。

还记得鲁迅先生的呐喊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先生的爱国之意拳拳可鉴。

当爱被心灵演绎到根深蒂固时,爱的大树才会参天挺立。

但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人生一世亦忘不了“根”——这就是对根的情意。

(以上内容可视为作品第三部分。继续通过名人、名言和事例进行论证,升华主题,作者思路井然,文采突出,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不过语言面貌变化不大,特别是实例的引入一笔带过,浅尝辄止,难免给人蜻蜓点水的堆砌感,建议丰富一下实例内容,并加强长短句的综合使用。)

问题诊断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文采不错的文章,用词简练,修辞手法多样,句式多变,许多文句有表现力,且感情充沛,表达流畅,读来纵横捭阖,令人情绪激昂。仅以第二部分为例,能够将大家熟知的屈原事例创造性使用,融多种句式、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值得肯定。

另外,本文整体上给人循序渐进、拨云见日的感觉。作者对主题的把握不断升华,愈上愈妍,虽然理解稍显稚嫩和偏颇,个性化色彩却很浓郁,文章整体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对“观爱”和“衷爱”的定义与理解,不可谓不贴切而生动。但是问题在于全文洋洋洒洒、热热闹闹,但缺乏辩证分析,故只能判定基础等级在二类卷上(建议分数13分+15分),发展等级只能在一类卷下(建议分数16分),建议总分44分。

整体修改意见:文章在确定正确立意后,一定要围绕中心,准确而有文采地表达。本文题的核心是 “叶与根”“本心与才性”,围绕这对关系,兼顾构思选材和语言表达,对比联系,辩证分析。所以建议标题进一步明确二者关系;然后对第一部分做“大手术”,一是简化过渡,二是准确点题,三是要和文题的联系更紧密精当一些;最后再加入反面实例做对比论证。在句子的处理上,突出长短句的结合。

【化蝶之作】

绿叶对根的情意(标题关系明确)

□丁逗豆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引用歌词作为题记,简洁而有内涵。)

——《父老乡亲》

有一种爱,无声胜有声。

正如卷柏,水分不足时,它就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叶子卷成圆球,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叶子就会迅速舒展,根就重新钻到土壤里。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一议一析一结,围绕中心,语言贴切准确。)

于是我赞美卷柏的绿叶,能将爱用行动表白,无半点微词;哪怕将叶子卷成一团,任尔东西南北风;它如此故我,默默而倔强地为根寻找所需水分,即使采取不够庄严的“滚”的方式,也不在乎前路是否为坦途。

其实,本是因根而生,同根共长,柏叶对根又怎能没有情意呢?其情意之笃,让人动容。(使用过渡词语,增加长短句,增强语言表现力。)

绿叶对根的情意,曰忠诚,它始终如一。

绿叶对根的情意,曰坚守,它不离不弃。

绿叶对根的情意,曰无私,它毫不顾己。

(综合使用修辞手法、长短句,并反复明题,中心更加突出。)

作为对叶的回馈,卷柏在一次次的暂时安居中,把根深深扎入泥土,获得了生命的一次次延续。生命的坚韧被如此完美地演绎。我们虽不见卷柏的高大挺拔,心中却充满了对它的钦佩。(加入对“叶与根”关系的分析,思维辩证,表达有力。)

绿叶对根的情意,还曰感恩。

莫泊桑说:“人世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无论是冰心的“小纸船”,还是史铁生的“合欢树”,同样如柏叶一般洋溢着对“根”——母亲的无比深刻的感恩情意。

他,纵身一跃,拥水而眠,千年之后,巍如高山,一位绝世的诗人,胸装大好山河秀,心怀奸佞乱朝忧,他难忘国之重,常思报效之,这是怎样一种忠心啊!

屈原,至死不忘叶落归根——他始终葆有一颗感恩祖国的心,故能在历史中如叶般永远青翠。

绿叶对根的情意,更曰衷爱。

显而易见的爱,让人易感;深藏不露的爱,让人深思。显见而爱之,谓之观爱;深藏而爱之,谓之衷爱。

吉鸿昌说:“我是中国人。”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诺贝尔说:“我是世界的公民。”诸说之中,都有衷爱,衷爱之根,是国家,是人民,是世界,这份衷爱何其贵重!

至于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之流,贪污腐败,毫无节操,他们不做守护的“绿叶”,抛弃了民族之根、国家之根,最终被清正的洪流秋风扫落叶般淹没,成为历史的败叶、腐叶。(增加反面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活用句式和修辞手法。)

还记得萨拉热窝的大提琴声吗?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任凭德军的炮火肆虐,那位至死爱国的大提琴手,始终以悠扬的旋律无畏地守护着每一个南斯拉夫人的爱国之心。

还记得《义勇军进行曲》吗?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爱国之情慷慨激昂。

还记得鲁迅先生的呐喊吗?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他“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呐喊,弃医从文,毫不彷徨,先生的爱国之意拳拳可鉴。

当爱深入骨髓,国家这棵大树才会参天,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充实事例,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再次反复明题,使文章的说服力更强。)

听吧,彭妈妈的歌声响彻九霄:“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那是对中华儿女牢记祖国之“根”的深深期许。就让我们心甘情愿做一片绿叶吧,衬得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花更加鲜艳。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照应题目,升华主题,使用比喻和双关修辞手法,巧妙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人“高、大、上”之感。)

升格小结

文章要升格,首先必须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即中心明确,富有文采。同时,“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的升格还少不了文采的飞扬。本篇升格文章围绕“绿叶对根的情意”,以甘愿做“叶”的忠诚、坚守、无私、感恩,诠释“卷柏”的生长和“国家”的强大,立意不可谓不深,主题思想和结构已可升格到一类上,基础等级建议分数17分+18分;在此基础上,围绕“绿叶对根的情意”,文章通过丰富的实例对比联系,辩证分析,融多种修辞手法、句式和表达方式于一体,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语言表达可以升格到一类上,发展等级建议分数18分。升格文章的总分建议53分。由此可见,围绕中心,写出文采,对提高文章质量和得分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