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雷晓旭
1881年5月初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竣工,从唐山开平煤矿驶出不少拉煤的货车,让人奇怪的是货车并不是由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由马拉,这仿佛又回到了18世纪的英国。那时候人们发现在铁轨上运行的货车,摩擦力很小,用不大力气可以牵引很重的货车,于是人们在煤矿里铺出铁轨用骡马牵引货车。不过自从1804年斯蒂芬孙发明火车以来,到1881年这种现象在西方基本绝迹了。
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原来火车驶过地方距离清朝东陵比较近,清政府就以“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拒绝由蒸汽机车牵引。
由于铁路没有根本发生效用,在洋务派的默许下,中国工人凭借时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的几份设计图纸,采用矿场起重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蒸汽机车,被命名为“中国洛克号”,它是中国自造第一辆火车机车。唐胥铁路于是开始由机车牵引车厢。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它遇到言官的弹劾,还是说它行驶震动东陵,行驶不久就被查禁。
唐胥铁路并不是中国建造的第一条铁路。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有着英国背景的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路”,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建成通车了。随后,清政府出银28.5万两,分3次交款赎回这条铁路并予以拆除,并把铁轨运到台湾,预备在台湾修建铁路。由于受到多方阻挠,直到甲午战争之前不久才由刘铭传在台湾修筑小段铁路。
唐胥铁路修建前,洋务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兴办铁路。其中以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奏折最有特色。他说道:“现在我们国家忧患可谓古今少有,列强虎视眈眈。我国幅员辽阔,有十八省之多,遇到战事老是仓促应对。并不是我们兵不多,我们兵饷不足,而是因为兵将大多画地而守,遇到事情防不胜防,遇到紧急战事,调兵遣将颇费时间,往往是鞭长莫及。要是有了铁路,则东西南北贯通,看敌人所在方位,相机策应,虽有万里之遥,但数日可至,百万之众,一呼就集结。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铁路除战时有重要作用外,在平时它可以运送各种货物,使得商品得以流通,促进经济发展,修建铁路利国,利民是当今中国首先要办事情之一。”
尽管洋务派多次恳求,但是清政府一直都没有下定修筑铁路决心。1888年洋务派为光绪大婚准备一份贡礼,一段七公里长的小铁路,机车和车厢一共七节。它使得光绪、慈禧乃至大臣亲眼看到火车的优越性。慈禧就感叹,一杯茶还没喝完,十来里路就走完了。马上就有人告诉慈禧,如果铁路修到通州,那就能坐更长时间。很快北京到通州铁路修建得到批复。
由于洋务派以事实表明铁路优越性,加上光绪皇帝支持和慈禧的默许,洋务派和顽固派关于修建铁路的争论,洋务派得以胜出。这一阶段内,清政府由于洋务派和国内有志之士的不断建议和提倡,不但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而且接受战争失败的教训,又进而从加强海防上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终于确定兴建铁路的方针,建立铁路公司,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了。
洋务派修筑铁路基本靠举外债兴办。官办筹款容易,竣工速度快,这是民间商办不能比的。但是外债利息高,需要以铁路本身或海关税做抵押,往往修建好以后,铁路大权就旁落外人之手。它弊端要比民间商办大得多。到清末只有一段官办铁路完全属于中国自己所有,那就是京张铁路,它是以北京财政收入节余兴办,总工程师詹天佑亲自主持修建,丝毫不假手于外人,可惜这只是个别例子而已。
后来为了使路权不再旁落外人之手,中国爱国人士努力使得川汉铁路得以商办。但是清政府出尔反尔,宣布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向英、德、法三国借款修路,并很快签订了借款协定。四川人民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农民抗纳粮抗纳捐。民团围攻总督官署,强烈反对向国外借款修路,要求川汉铁路重新变为商办。清政府慌乱不已,连忙调派湖北总督岑春煊调兵前去镇压保路运动,使得湖北清兵变得薄弱。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得以在1991年10月10日得以成功,保路运动可谓是功不可没。
编辑/姚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