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关 敏
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学会打结的呢?
有人说人类在绳子的基础上发明了结,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原始时期,当人类学会利用天然藤蔓时,结应该就出现了。石斧是人类最早学会制造的工具之一,开始只是“一端较尖较薄,另一端略宽略厚”的石头。后来,为了使用方便,他们给石斧加上了斧柄。考古学家证明,斧柄对原始人类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困难的发明。这种复杂和困难,或许就是来自于对打结的漫长探索。当他们学会打结,障碍便迎刃而解了。用藤蔓把石斧捆在木质斧柄上,很显然,最后是用一个结来宣告这项发明大功告成的。
结不是因绳子而产生,打结却是绳子的一种必然发展,否则绳子的用处将会多么单调。当绳子出现后,人类的打结生活马上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据可查的是,在距今10万至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使用骨针和线的缝补技巧,也就是说,山顶洞人应该已经知道如何把绳子系在一起,也就是打结。到了新石器时代,瑞士和丹麦的渔民已经把打结技巧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他们知道编织渔网了。同样的事情,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伏羲也不陌生,他“结绳为网以渔”的发明让当时的人们大饱口福。可以说,鱼网是人类最早系统地重复出现的绳结。
打结的另一种运用众所周知,那就是结绳记事,不过最早在何时何地出现,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说法。在很多民间传说中,都有“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记事”的故事,因此结绳记事应该在新石器早期之前就有。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很多人都干过这件同样的事情。传说公元前6世纪,古代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命令部队要在一座重要的桥梁上坚守15天。为了确保不出错,他交给守桥将士一根打了15个结的绳子,命令他们每守一天就解开一个结。汉字“己”字最初所表达的含意,就是指人们最初用弯曲的绳索来打结记数。在我国古书《易经》中也有“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而“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则明显赋予了结更深层次的内涵。
随着人类掌握的技能的增多,结开始告别小打小闹,进人大展拳脚的时代。古代人在建造简单住所时,会用绳索或者藤蔓把横梁捆在立柱上,这个时候,需要结来固定。传说在古代巴比伦通天塔和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也大量使用了通过打结连接起来的绳索。直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海船的索具还一直采用打结的绳。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人希罗多德曾讲到波斯国王怎样用绳索把船只绑在一起,在赫勒斯河形成一座浮桥,于公元前480年派兵通过浮桥入侵希腊。在哥伦布到达南美洲后,发现当地的印度安人建造了粗糙的藤索桥,这种桥堪称是现代索桥的雏形,完全依靠打结。
小小的结,复活了一个个古老的美丽传说。后来,在时间的洗涤中,人类的打结生活更是渗透出了浓浓的人文气息。尤其是在神奇的汉语体系里,结被赋予了无限的寓意和情感愿望。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词语,把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运用得恰如其分,给人以团圆、亲密、和谐的美感。一根绳子,缠缠绕绕,最终总得要个了断,于是就有了结果、结局、结束的说法。结除了造就了这些文字的精妙,还出神入化地给我们留下了诸如“中国结”之类的珍贵之物。而在古代,结可以说是服饰的精髓之一。不论是裙裾飘飘的神韵,还是扣子被发明之前的“束衣”,从来都少不了结的参与。
结在人类的情感生活中也是锋芒毕露。据北宋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新娘迎娶到男家时,两家各出一根彩段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结发”的意义就更为广泛,最开始是指男子“20束发而冠”、“女子15束发而笄”,作为成年标志,表示自己到了婚嫁年龄了。后来又发展成合鬓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一词由此而来。苏武在诗里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那种贴心的美好,叫人向往。杜甫的“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虽然多了新婚即离别的伤感,但字里行间所蕴藏的不舍依然温暖人心。
虽然结缔造了许许多多的方便与美好,但也带来了烦恼。很多时候,结也成为束缚,成为界线,或者意味着从此两隔。“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表达的是失恋后的女孩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直到现在,这种结仍旧存在于很多人心中,解不开,挣不脱,回头亦难。原来,结也是最难缠的,特别是当它打在心上时。
编辑梁宇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