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建花
(甘肃省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初中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是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具有更高的逻辑性和更强的系统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难度也会更大。现阶段,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了解,忽视了阶段性发展的科学引导,导致许多学生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当下的学习强度与进程,学习效率普遍偏低。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掌握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科学引导学习过程,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各素养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以兴趣激发为导向,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对于学习生涯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总结运用小学数学,奠定高中数学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教材知识[1],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当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仍然存在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掌控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机械性的课本知识灌输,课堂抓进度,课后抓习题练习数量,最后以测试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传统教学模式下,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因素,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与网络科技中,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学科也因此在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既要教会学生掌握并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更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与引导,充分发挥数学在思维发散和创新引导方面的作用。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尚浅,认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源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过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是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人,缺乏成熟的自控力,对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只设目标,忽视正确引导与及时纠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迎来了变革性的改变,许多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情境教学法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得到许多教师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课堂中。情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主题,引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讲解与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反复推敲演练,并科学合理地制定时间节点,控制节奏,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面对的群体不同,情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也会不同,许多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情境教学的使用度,导致课堂秩序失控,无法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价值,影响教学进度。
新课程改革是最近几年才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事业中,推行时间较短,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深远。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认为新课程中提出的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培养过程周期较长,短期内看不到直观改变,因此不敢轻易进行新教学方式的尝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中教师单纯地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单一教学方式,已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多元化教学方式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联合教学被广泛运用,教师作为主要的引导者,要深入研究新课程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能力,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在教材方面有了明显改变,改变传统的黑白印刷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色彩丰富的图文搭配,不仅根据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还大量设置思考、探究、讨论、发散思考、归纳小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巩固探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启蒙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章节学习中,以跨江大桥的照片作为章前图,以宏伟壮观的跨江大桥建筑激发学生进行主动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与发展,鼓励学生将看到的形状、形状特点以及为什么用这个形状来搭建大桥踊跃发言,帮助学生搭建初步的空间观念。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取材生活,为学生搭建情境进行科学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启探索的闸门。新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的搭建以贴近学生日常中的情境为依托,社会实践性特点更加明确。比如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几何知识进行生产建设的“弹墨线取直法”,以及在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中堆砌砖墙时拉设的细线找直,这些既有趣又常见的生活实例,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在学习代数、概率学等知识时,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彩票中奖概率、金融机构贷款、市场营销策略、出租车计费、合理安排运输方案等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感知数学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对于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具有积极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实践效果较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强,善于表达的同学积极带动性格内向,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达到互赢共进的学习效果。同时,合作学习讲究团队力量,一个人的成功不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因此,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有利于同学之间的通力合作,互相帮带,对于共同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打开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传统教学理念下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主体通过机械地为学生灌输教材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身心发展情况的学生而言是不利的。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学生互相转变主体位置,落实素质教育内涵,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并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通过融洽的师生关系,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也得到了教师的关照与鼓励,得到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科学指导,也会迸发出无限潜力,激发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对数学学科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要求更加严格。数学学科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将教材中学到的数学模型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推广情况,也要注重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水平。学校应不定时组织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能力定期测评考核;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多组织优秀教师的线上分享交流沟通会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转变数学教学是为了考试与解题的传统教学理念,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不仅要有清晰强大的数学逻辑能力,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形成清晰的数学网络架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观为出发点,借鉴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2],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主动探究。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勾股定理讲解时,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勾股定理的公式,更应该将勾股定理的内涵、发现讲给学生,并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应用勾股定理来帮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练习中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应用中延伸学生的探究思维,在沟通交流中加深学生的数学领悟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激发与引导,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明显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3]。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就是数轴,通过一条直线表示数轴,在数轴中清楚地标注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也通过数轴完成有理数的运算,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更加清晰,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初中数学中的几何知识也是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几何类知识授课时,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影像和AI 智能展示,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形象地为学生演示讲解,在观看中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与发展,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模型和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实例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呈现树状结构的展示重难点的知识框架图,它能将繁杂的知识通过形象清晰的框架图展示出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地展示出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4]。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借助信息技术制作色彩丰富的思维导图,从感官体验中刺激学生的接受和记忆能力,通过层级明确的知识构图,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数学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正负数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以数为中心,分支“数”“数轴”“正数”“负数”[5],对每个知识点再进行详细设置,学生通过清晰地对比和形象地展示,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容易,从而有助于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对于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特点和抽象特点明显的科学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新课程要求,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