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解析

时间:2024-05-04

朱梅凡

(福建省仙游现代中学,福建仙游 351299)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普通高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正在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转变。基于这一背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教师强化高中历史教学“育人”功能。然而就目前来看,高中历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并不理想,还有一些问题在阻碍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形成制约。教师应对其进行深入解析,有的放矢地优化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人文性深刻,因此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在高中阶段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实现“立德树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是其“学科育人”的集中表现,由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构成,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学科育人,因而对高中历史“立德树人”起着不同的促进意义[1]。比如,聚焦唯物史观督促学生客观分析问题,使其养成“一分为二看事情”的辩证思维习惯,不仅能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更能使学生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努力保持客观,避免偏颇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再如,基于对学生家国情怀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增强学生民族自信,使其形成对社会、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深化爱国情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族未来,建立远大信念,可以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承担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成为让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力量。教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努力发挥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

虽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受一些传统思想、刻板因素的影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还是存在几点问题,降低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举例来说,一些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依然以成绩为根本追求,只关注学生在历史测验、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关心学生能否在日后的高考中准确作答试题,获得高分。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并且忽略了教学手段丰富的重要性,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辩证分析空间,使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也不能在更深层次上领域学科知识,感受人文熏陶。再如,有的教师只是围绕教材讲解高中历史知识,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较为单一,知识习得和情感体验也相对有限。

这些问题若不能被及时解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成效自然迟迟无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以现存问题为切入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化教研,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虽然分为五个方面,但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割裂开,而是要从整体入手,探寻“由面到点”“由点及面”的有效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转换教学观念

“核心素养”是具有前瞻性的一个概念,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揭示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生随师学”的教学观念,建立“学生本位”教学观。教师应在根本上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感受,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从而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最大限度地感受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最大限度地观察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事物,辨析和解释史料,领悟历史中的家国情怀。这样,学生核心素养自然而然地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根据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与综合学习特点,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基于学习小组,学生若在自主感受、探究、思考等过程中产生无法独立形成答案的问题,可以直接将独立学习转化为小组学习,既继续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又提高学习质量,消除核心素养培养阻碍。

(二)以素养为核心,设定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从来不容忽视。目标是标准,是方向,只有以素养为核心,预设适宜的教学目标,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从长计议,以学生特点为依据,紧扣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设定具有科学性、导向性的教学目标[2]。必要时,教师还可以使目标提前被学生知晓、熟悉。

比如,在“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中,教师可以素养为核心,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新航路的开辟背景和现实意义;(2)通过教材知识以及配套课件,认识新航路开辟对应的特定时空环境;(3)围绕历史图片和资料进行提问和分析,了解和解释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作用等;(4)在全球航路的开辟中,学习探险家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了解中国人民勇于进取、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目标在不同维度上,关系着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提前将目标通过微信等媒介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预先了解目标,对“应在本课发展哪些核心素养”“在本课将核心素养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形成初步认识。这样,在之后的教学中,师生围绕素养目标形成紧密配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成效随之提升。

(三)以整合为基础,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资源有限,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发展速度。而资源的适当整合可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先发挥优势,在繁杂的信息中甄选学习资源,整理出大量可信史料,再将史料进行分类,按需提供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发布“收集史料”的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可信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资源,并将所收集资源进行分类整理,通过班级群分享给教师。之后,教师可以查收学生收集和分享的史料资源,从中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继续丰富教学内容。史料越丰富,越有益于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而在积极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中,学生持续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始终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看待事物,不断领悟不同的家国情怀,促使其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四)以发展为目的,调整教学过程

学生不能一蹴而就地发展核心素养,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有计划地调控教学进度、重点、方法等。教师应与时俱进,以发展为目的,调整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使其具有递进性。

1.创设“穿越”情境

历史是有系统地记录、研究和诠释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活动,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分析问题,如果盲目地在现代社会视角下看待历史事物,难免对其形成错误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借文创产品、信息技术等力,创设“穿越”情境,让学习环境充分满足学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分析问题”的需求[3]。

如今在互联网中,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人关注文物故事,并且发现了文物的独特趣味和魅力,相关文创产品应运而生。教师可以适当购买感兴趣的文物主题文创产品,然后将其在教学时展示给学生,比如“马踏肥燕”趣味文创产品,以“马踏飞燕”文物为原型,将飞燕“肥”化,趣味横生。教师可以在讲解青铜器等历史知识时将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妙趣十足的情境中感受古人制造青铜器的智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在主动积极的学习中正确评价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全面发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再者,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轻松再现一些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展开学习,培养其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纪录片,以及以历史为主题的高分影视剧,然后在课堂上以多媒体为载体,利用影视资源再现历史画面。学生先观察画面,进入真实情境,再进行辩证讨论、解释分析。

2.预设“矛盾”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然后在客观分析和实证的基础上理性地解释自己对历史的想法和态度。这便说明,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至关重要。为在实际教学中提高问题价值,促进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教师可以预设“矛盾”问题,有意为学生制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阻碍。学生针对“矛盾”问题展开分析,产生不同观点,各自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证明观点,逐渐深化辩论,在辩论中始终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培养其核心素养有巨大帮助。

教师可以尽量以本就在历史中存在争议的话题为主,如“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真的合理吗?”等。每一个“矛盾”问题,都是一个值得深入辨析的话题。学生可以自主收集资料,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而在激烈的讨论、理性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评价中,提升核心素养至更高水平。

3.精设“开放”活动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具有复杂性,单纯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和解析教材文字性内容,有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综合与开放性活动不可或缺。教师应精设“开放”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外实践,进而使学生在丰富的“做”中深化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增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提升家国情怀。比如,教师可以在提问的基础上,在课堂围绕开放性话题组织辩论赛,辩论只分正方与反方,不分成败。学生可以围绕既定话题自由辩论,甚至还可以自主拟定话题,只要在辩论中坚持唯物史观,以可信的史料为参考,立足历史事物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展开理性的分析,保持客观的态度,就能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此外,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模拟”活动,以特定的历史情境为活动背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历史中的不同角色,用现代化的方式推演历史事件。这样的综合、开放性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缩短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形成真实、直接的历史体验,从而在学生与历史人物的深度共鸣中滋养家国情怀,培养核心素养。

(五)以多元为前提,落实素养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重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客观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结果不仅能够显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阶段性成果,使教师准确把握现阶段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还能使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有针对性地设计接下来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通过评价,我们可有效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完善,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造有利环境[4]。那么,如何保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有效性?教师应以多元为前提,以素养为核心,克服单一的评价习惯。比如,教师可以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依次切入,先根据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不同构成,在不同层面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提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结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状态,并且针对之后的学习制订新的计划。评价发挥“启思”“促学”等功能,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核心素养弱势,调动其自我提升积极性,助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举足轻重,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一步,更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但是,观念落后、方法失当等问题,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一定阻碍。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还要正视现存问题,建立坚定的“解决问题”目标,解析问题成因,优化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以整合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过程,以多元为前提的教学评价,均有可行性。教师可加强相关实践,增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