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路径

时间:2024-05-04

俞丽琼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对图像的利用,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成为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使其自主分辨和解析图像,在地理图像中获取丰富的信息,进而建立新的知识架构,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把读图能力设置为关键的教学内容,深入开发地理教材和互联网平台中的图像素材,采用趣味化、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利用图像开展地理学习和探究,传授读图的方法,从而持续强化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理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知识体系分支繁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对概念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应用的大多是死记硬背法,无法把课本上的文字和地理空间事物联系起来记忆,不仅难以透彻地理解,也非常容易遗忘,致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地图和图像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具有感官刺激强、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通过读图,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和事物的空间分布,更适应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便于高效记忆。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理解,教师在讲授地理概念知识时,可以坚持多用图、常用图、用好图的原则,把图像和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将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点的讲解落实到对应的图像上,使图像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指导学生联系图像识记抽象的地理概念,实现图文之间的灵活转化,从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二)有助于学生提取、加工、处理地理信息

在地理图像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这些信息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发展综合思维的关键,新课标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全面地从地图中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读图能力,信息的提取就会遭遇较大的阻力,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对地理知识连贯性、规律性的体会。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取、加工、处理地理信息的效率,教师可以把读图作为一种让学生参与地图学习,进行感知和判断的思维活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直观读图入手,获取浅显的地理信息,比如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相对位置、延伸方向和轮廓形状特征等等,再逐步拓展到深层判断,提炼出隐性的地理信息,比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等。如此,学生的读图能力就会一步步进阶,在地图中获取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准确,从而更好地总结和联系地理事物之间的规律与原因。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效率

地理新课标非常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地理教材、习题、试题的设计,都体现出图文并茂的特点,要想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读图技能是前提。但是就现阶段的地理教学而言,很多学生对地理图像、图表的类型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解决地理问题时,题干中给出了地理图示,明确要求读图、用图,学生由于读图能力不足,看不懂图示的内容,就干脆有图不用,仅凭想象和记忆进行解答。在这种条件下,解题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学生往往会在简单问题上失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读图方法,设计一些图示、图表分析题,引导学生参考图示信息去解析题目条件,明确问题的指向,最终应用图示和图表数据成功解题,使学生形成读图、用图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以图释文、以图释题,助力学生高效解决地理问题。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路径

(一)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

在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对读图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是特别高,根本原因是学生尚未掌握基础的识图知识,认为图像过于抽象,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创设法更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具有良好的激趣作用。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地理基础水平,避免直接让学生读图,而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图示的特点,利用拓展性的资源创设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情境,换一种方式展现图示内容,确保其直观、新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

第一,创设景观情境。地理图像包括很多类型,都是用来描述和反映具体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针对学生读图兴趣不浓的问题,教师应该利用图像所描述的地理事物,为学生创设具象的景观情境。以最常见的地图为例,教师可以出示相关地区的景观图片、风景航拍视频,带领学生欣赏地理风物之美,并告知他们地图就是这些景观抽象而成的载体,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读图动机;再以剖面图为例,此类图像大多用来表现地理事物的内部构造、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教师可以展示对应的地形、地质、土壤等景观图片,使学生把图像和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获得空间概念和真实感,从而化解对读图的畏难情绪[1]。

第二,创设口诀情境。口诀具有简明易懂、朗朗上口的优点,同时趣味性也非常强,很多地理图像中的知识点都能用口诀的形式来概括。教师在创设读图情境时可以根据图像的内容,比如河流分布、山脉矿产的地理位置等,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编创成口诀,用口诀抛砖引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识记口诀的基础上展示地理图像,这样学生理解图中信息就更加轻松,从而顺利唤醒他们的读图和探索期待。

(二)设计图像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读图思维

读图是一项有思考、有研讨的心智活动,强调学生眼耳口手脑的共同运转。要想完整而准确地获取图像中的信息,单凭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对比与综合。以往在读图时,学生面对陌生的图像常常感到非常茫然,不知该从何处入手。俗话说“学起于思”,问题具有导学和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时,教师应该设计图像分析问题,引领学生正确的读图方向,调动他们的读图思维,从而提高获取信息和析图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抓住其中的重点内容,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导学问题,引导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以地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图中有哪些地理事物;位置范围在哪里;分布特征是怎样的;与其他事物联系,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形成原因是什么等。以地理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着图像和数据设计问题:图中的地理要素是什么;总量和变化量有多少;变化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如何等,促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读图和分析,避免思考的盲目性。再者,当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初步提取并反馈地理图像中的信息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并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和取舍,经过认真地思考,运用地理语言描述和概括图中地理事物的特征、结构、规律和相互联系,使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从而充分活化学生的读图思维,培养严谨的析图能力和习惯[2]。

(三)渗透地理读图方法,提升学生的读图技巧

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读图活动中,部分学生理不清读图的程序,一遇到经纬网状图就会不知所措,或者是混淆相似的地理图像信息,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读图方法的表现。有效的方法是学生探索地理图像世界的“敲门砖”,如果不具备方法,学生很难自主解决读图中的各类问题,识图、析图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地理读图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着科学的程序和法则,对地理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解构,从而落实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读图技巧和能力。

第一,渗透读图的一般程序。地理读图要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若程序混乱,学生所获信息的精确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比如在读地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明确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图例注记和方向,根据比例尺了解图中抽象距离的实际概念,结合图例注记读出正确的地理事物名称,把握方向迅速地在图中找到目标;然后再精读地图,明确地理要素,包括地图事物所处的位置,图中线条、颜色、形状表示的对象等,从而促进学生有序读图[3]。

第二,渗透形状观察法。部分地图的形状特征,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的形状和轮廓,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搜索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比方说我国地图的形状神似一只雄鸡,青海省地图的形状像一只兔子,黄河干流的形状类似“几”字等。学生掌握了形状观察法,就能轻松找到地图的记忆点,并自主判读有关图像,从而使读图变得省时、准确、高效[4]。

第三,渗透点线面结合法。大部分的地理地图都是由点线面三要素组成的,相关的地理信息也潜藏在三要素中,缺少了任一要素,对地图的判读都是不完整的,教师在渗透该方法时,应该引导学生将点线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点包括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包括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包括国家、省区、自然带等,根据三要素之间的相对位置,记忆和判读途中较为复杂的地理事物,从而显著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四,渗透对比归纳法。部分地理图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方说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类型的地理统计图,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把这些相似性进行有机联系,让学生比较相似的图像,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总结类似图像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进而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读图思维,并掌握这一大类图像的分析和判读方法[5]。

(四)开展绘图用图练习,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读图、绘图和用图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绘图能够考验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深化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认识,用图能够帮助学生运用读图技能,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因此,在培育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实践内容,开展绘图和用图练练习,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参与,从而提升读图教学的效果。

第一,绘图练习。绘图主要是通过动手实操的方式巩固学生的读图记忆,常用的练习形式有照着画、简着画和默着画。(1)照着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照着标准的地理图示进行模仿绘制,一边作图,一边识记图中的轮廓和方位等要素,使读图与理解同步,加深学生对图像内容的印象。(2)简着画。这种练习形式侧重于化繁为简,突出地图的重点和主题,在学生初步读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地图的比例尺、正方向和标注,绘制出对应的简图,表现出地图的基本特征。(3)默着画。这种练习形式还能细分为默绘和默填两种:首先,从默绘来说,针对一些不是特别复杂的地形图、剖面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不看课本的前提下,凭借脑中记忆,把相关的简图画出来;也可以出示一段描述地图的文字资料,让学生先判断文字所指的是哪个地图,然后再默绘出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心理地图”。从默填来说,教师可以出示黑白暗射图,引导学生联系读图获取的信息,在暗射图上靠着记忆填写具有代表性的地名、山脉、铁路、公路、河流和湖泊等,从而促进学生积累地理知识,强化读图和绘图的能力[6]。

第二,用图练习。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追求的是学用结合,如果学生只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而不能实践于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读图的意义。在开展用图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中的地理图像,围绕着地理规律、成因和基本原理等,设计一些读图简答题,引导学生运用图中的事实材料进行交流和研讨,对简答题作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从而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读图技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设计图像分析问题,引领学生目标明确地认识地图,得到思维的活化,传授读图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程序和技巧,开展丰富的绘图和用图练习,使学生内化运用地理知识和读图技能,从而实现读图能力的培养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