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楷平,李自斌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甘肃古浪 7331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全面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生命教育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含义,能够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苦难。初中语文课程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课程充满生命气息,为渗透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外,还应当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近年来,初中生由于缺乏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的漠视行为偶有发生,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捕捉生命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变得尤为迫切,这也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思潮的不断涌入,再加上诸多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在这种背景下,中学生的成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外来思想、意识形态、文化思潮等的冲击,由于他们缺乏甄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对个人的成长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文本,提炼生命教育素材,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够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体现时代需求,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成为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新一代。同时,初中生在语文教学中接受生命教育,可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逐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初中语文已形成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语文能力培养而轻生命教育的局面。大部分语文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讲解语文相关知识,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有所忽略。语文教学缺乏人文关怀,学生对生命现象和生命发生发展规律缺乏认识和思考,未能形成正确积极的生命观念,致使部分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由于中考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功利化思想倾向,他们把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技术训练场,把学生训练成答题的机器,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情感因素与审美因素。生命教育缺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无法获得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似懂非懂,导致无法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初中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工具。部编版语文教材为初中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素材,涉及领域较广,包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内容。但是,部分语文教师未能深入挖掘教材,对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利用不足,学生在课堂中仅仅掌握了一些语文知识和技能,而无法从教材中解读生命元素,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无法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影响了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生命教育效果不明显。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生命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在语文教学中,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俨然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一言堂”的现象频现,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机会不多,他们只是被动接受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思维也局限于教师限定的标准答案中。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在教师的讲解下仅仅变成表达方法、段落大意,被讲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无法传达出文章中对生命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成了旁观者,毫无主见可言,只有师云亦云。而良好的生命教育是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致使生命教育流于形式。另外,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大量运用色彩鲜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堂看似丰富热闹,实则内容空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喧闹的课件上,根本不会去深入探究文本背后所蕴藏的生命内容,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不当,不利于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2]。
近年来,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离家出走,或因心理压力过大出现轻生的报道,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唏嘘不已。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究其原因,主要是生命意识淡薄,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去扶助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用生命意识去影响学生,才会在语文教学中体验到每位学生无限丰富的生命活力。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树立生命教育理念。教师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只有教师自身去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方可生机盎然。语文教师要积极研读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书籍,多读书,多与大师进行生命对话,才能加深自己对生活感悟的积淀,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储备更加丰富的生命教育知识,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向学生传递生命教育正能量,加强生命教育,让生命在教育中闪光。
其次,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优势。初中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外,还应承担起对生命教育的重任。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内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优势,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用最好的精神食粮去滋养学生,引导学生尊重、珍惜、善待生命,让学生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进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还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独特的。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学习中,主人公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微笑面对厄运,最终成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学会珍爱生命,提升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教材是生命教育的载体,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无不闪烁着生命光泽,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与作者进行生命的交流、思想的对话,唤醒自身的生命意识。例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通过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应积极投身到学习当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人的悲剧》一文时,让学生了解斯科特探险队的崇高精神品质,体味生命的悲壮、崇高……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美文名篇,感受生命的跳动,感受生命价值,进而受到很好的生命教育。
另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最佳载体。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积极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生命品质。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教师先要给学生介绍背景资料,介绍苏轼生平,本文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他几遭杀身之祸,获释后被贬黄州,无住所,无薪俸,只能自力更生,在这种情境下写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可见他的乐观豁达及开阔的胸襟。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一句,告诉人们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这是渗透生命教育的良好资源,教师可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胸襟,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3]。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纵观现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渗透着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是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生命教育穿插到其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与文本、作者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命的含义,增强生命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生命教育质量。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一文的学习中,通过通读全文,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人类的生命史却是永久的,我们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让生命灿烂如花。又如,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一文的学习中,本文通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提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他们在民族存亡和革命成败的危难之际,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魂。文天祥、岳飞、李大钊、江姐、刘胡兰等人,他们用生命之躯践行了“舍生取义”之精髓,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这样的拓展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珍惜生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其次,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选取一些有关生命的素材,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围绕既定素材写作,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写读后感,例如,在学习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生命”的话题,结合文本内容,撰写读后感,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教育。教师也可以选择与生命有关的话题,指导学生写作,在写作中延伸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写作中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再现生命的价值,增强他们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
最后,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这样生命教育才更具有感染力,才能切实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如,交通安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交通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教师可以开展“交通安全伴我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采访交通警察,或做文明交通志愿者,或观看交通安全相关视频,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明白文明交通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自觉学习遵守交通法规,才能有效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时刻拉紧生命安全这根弦,珍惜生命,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4]。
总之,初中语文教材有取之不尽的生命教育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生命教育理念,增强生命教育的意识,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融入生命教育、体现生命教育,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