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困境与突破路径

时间:2024-05-04

魏进龙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宁夏银川 750001)

所谓“综合素质评价”具体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品德、成绩、体能、社会适应能力及劳动素养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评判,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全方位发展以及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奠定了较扎实的基础。综合素质评价理念的提出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均带来了好处。

一、实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过: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通过对高中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让其通过教师的评语看到自身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如此才能更好地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我,可以促使其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学会肯定自我的优点,看清自身的发展趋势并为获取成功而不懈努力,长此以往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把握学生成长的规律

一刀切、揠苗助长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动观察高中生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并结合当下的发展规律适时开展教学或课外活动,方能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发展。面向高中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就必须观察学生在各个领域的表现,通过细致观察准确把握其成长规律。

(三)促进改革评价方式

受到刻板观念影响,过去教师习惯于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评价学生,判定其优劣、好坏。这样的评价方式的局限性较大,未能关注学生在其他领域的表现,无法发现更多学生的闪光点,因此难以促进其健康成长。面向高中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科学的眼光、正确的方法给予其公平、公正的评定,推动了改革评价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

二、实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

(一)过于关注提升学业成绩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所在学校的科学引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但是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升学、教学压力的影响,高中教师及学生家长将侧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全面备战高考”等方面,一切授课及课外活动均围绕课程教学开展,严重忽略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过于关注学业成绩会在增加学生求学压力的同时,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出现教育失策,难以引领高中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评价主体责任缺失

高中教务处应该是建立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主管部门,班主任及各学科任课教师应该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综合素质评价的职责。但是从一部分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责任几乎全落在班主任一人身上,其他教师只专注于课程教学,教务处则主抓各科的教学质量,因此导致评价主体责任缺失。如此一来学生便无法获得公平、公正的评定,因此学业成绩较差者在参与学校的学习活动、校园生活时容易缺失自信心。

(三)评价方式呈现虚化

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应该由学生本人、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及学校教务处积极参与,各主体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全面看待学生,帮助其发现优势、寻找其成长过程中尚且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是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比较虚化,教师只依据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将自己对学生的印象、看法填写在每一位学生对应的手册中,学生只通过阅读评语感受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此评价方式过于虚化,难以达到引导学生改正不足、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标。

三、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突破路径

(一)督促理论学习,增强评价者素养

面向高中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学生是否能通过评价认识自我、是否能找到成长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引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想给孩子半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杯水,因此增强评价者自身的素养对于整个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来说至关重要。学校需要督促、引领班主任教师及任课教师学习理论知识,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科学的评价观,通过学习理论掌握最基本的评价方法。

为了增强学校教师的素质,促使其能够公正评价学生,学校方面可以做出如下安排:安排一个月两次的学习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邀请专家教师开展讲座,分享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取做法、优秀经验,培训全体参会教师。参会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及时签到、积极做好听会笔记,学校要不定期抽查教师的笔记,并将抽查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之内。另外,应该要求接受培训的全体教师定期参与结业考核,考核成绩达标者方能获取评价资格,未达标者需要接受重修理论知识,且必须再次接受考核。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及检验培训成果等方式,确保全体教师具备较高的素养,此时再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对学习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为莘莘学子提供服务,促使其健康成长、实现人生目标。实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首要任务便是督促、加强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努力增强自身的个人素养,以便为学生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二)学校加强监督,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优缺点,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其发扬优点,积极改正当下存在的缺点。面向高中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从而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想保证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除了教师需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之外,学校还应该主动加强监督、考查,督促本校教师以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公平、公正地看待与评价每一位学生。

为了保证教师能够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非常注重监督工作,依据以下步骤落实相关细则:教务处要随机抽选教师递交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任意抽选学生进行调查,查看教师的评价是否属实。对于评价方式欠妥的,及时与相关教师沟通,督促其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科学评价某一位或某一类学生。由学校专门的考核班子不定期深入课堂,现场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细致记录、分析教师的言论,界定教师的评价行为是否合理。通过观察教师是否存在语言过激、批评态度明显、讽刺个别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实况是否与评语相符合等方式,及时干预教师的评价行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公平、公正的对待。

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状态,更好地投入学习与日常生活中。作为学生成长过程的引路人,教师应该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其通过评语受到鼓舞,并主动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的评价行为不仅要接受主观意识调控,还应该接受学校干预,学校方面需要主动加强监督教师,确保其能够正确评价学生。

(三)落实主体责任,重视过程性评价

由于学校、教师并未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责任并不明确,也难以将教育部制定的评价机制落实到位。学校习惯将“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活过程,片面的评价方式阻碍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个方面的发展。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学校主动承担育人职责,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制度,要求所有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对其进行过程性评价。

为了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学校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主动做出如下改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会议,明确落实主体责任,每一位教师需要承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职责。教师应该安排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评或小组评价,接着再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校园生活过程与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或不足发表评论,最终将评价表汇总至学校教务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综合评定,平均分数最高者被视为综合素质优秀。最初由学生反思自身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回顾参与学习、校园生活的整个过程,为自己给出初步分数;再由小组成员给予语言性评价及给定分数;然后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予评价,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以便促进学生发展;最后由学校教务处进行最终评定,并为每个班级综合素质较高(前两名)的学生颁发奖状。

盲目以学业成绩评定学生优劣的方式简单、粗暴,评价效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逐步落实学校、教师、小组、学生个人的主体责任,关注学生在各个层面的发展过程,关注他们参与校园生活的具体过程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以便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四)引起学生重视,诱导其主动做出改变

学生健康发展不仅与教师的“教”有关,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也极其重要。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过去大部分学校均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办学目标,忽略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偏低,容易影响学校的办学口碑及学生个人的发展。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学校需要重视主动与学生加强沟通。例如,通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渗透,让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对于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此一来可以刺激他们主动做出改变。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综合素养偏低”的问题,学校要积极调整育人政策:教师需要向学生渗透“学校会将学业成绩、品德、体质、劳动技能及美育各方面的得分均纳入综合素质评定标准中,各个方面均能达标者方能顺利毕业”的思想。另外,学校要主动加强联系当地大学,邀请大学招生教师向学生传达录用准则。通过引起学生重视、提高其内在动力刺激学生主动做出改变等举措,创办令社会大众及广大家长满意的学校。学校的重视能改变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发展走向。

明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且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传达最新的标准、理念,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最新观念的冲击,刺激其主动提高自我。学校重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势必会变革学生的观念,从而带动他们主动将发展的重心偏向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层面。

(五)依据现有学情,积极优化评价机制

遵循“因材施教”及“针对性指导”的原则进行“量体裁衣”式有效评价,方能引领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方能落实育人目标。对于班主任及广大任课教师而言,依据教育部、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灵活转变思维方式,依据本班级的学情酌情调整、优化评价机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及价值观为辐射点建立一套符合本班级的、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如此方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做出改变。

为了提高升学率、创办令家长满意的教育制度,学校摒弃了传统的评价模式,积极制定符合本校学情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学校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制度制定大会,教师结合对本校学生的了解以及多年积攒的教学经验分享评价机制优化意见与建议,其他教师在认真聆听的同时可以酌情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通过同伴群体之间交流与分享经验初步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依据教师团体的讨论意见统一印发手册,班主任教师领取手册之后,依据本班级实际的学情酌情修改或添加规则,并将最新评价机制手册分发给班级的每一位教师,便于教师在后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参照制度评价学生,为其个人发展指明道路。

学生之间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都是最常见的现象,因此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应对学情完全不同的学生。而是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优化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给予区别化指导,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均能扬长避短,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结语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打破了“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好坏”的局限性,有效挖掘了新时代高中生多个层面的潜能,促使其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之路。为了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育人作用,学校应该积极运用“督促理论学习、学校加强监督、落实主体责任、引起学生重视、从学情出发”等有效措施,引领高中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