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探索

时间:2024-05-04

陈 豪

(福建省福清元载中学,福建福清 35031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被称为初中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打好基础。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道德与法治实践性的特点,注重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注重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等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情境教学法就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法呢?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产生并兴盛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并于七十年代末逐渐传入我国,著名教师李吉林对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且在二十一世纪逐步推进的新课改中被广大教师普遍应用。一般来说,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有目的地给学生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且形象直观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或者探究,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和素养。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首先,具有鲜明性和新异性,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给学生创造形象直观的感知目标,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其次,具有生活性和体验性,即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源自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与学生关联密切,因此学生能够有效进行参与和体验,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最后,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情境教学法下,学生需要把知识、情感、思维、行动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的原则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具有时代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思想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从学科特点出发,遵循科学的原则实施和推进,其原则如下。

首先,要遵循真实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是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把自我成长、我与家人、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国家和世界逐步融入其中,因此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一定要重视真实性和生活性,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有利于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其次,要遵循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开展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改变机械化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应用;教师还要注意情境的实践性,即通过学生自己去做或者参与教师设计的活动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并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再次,要遵循趣味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生的优点是好奇心强且精力充沛,但初中生也存在学习的持续性不足的问题,而教师设计趣味性的情境,能够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性是指情境的创设既要结合教学内容,也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力争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情境教学,并通过有效的学习获得一定的发展。

最后,要遵循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既要重视对学生智育的培养,重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还要重视落实学科德育教育的重要职责,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参与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引发学生有效思考的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方式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化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来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能,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西游记》出发提出问题情境:“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那么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如果不可以,那为什么呢?”“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呢?”这样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就能够逐步去了解生命的短暂性和续接性,从而逐步认识到要珍爱生命,同时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问题情境模式下,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由表及里的有效思考,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教材内容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等”的意识,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盲从,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情绪的管理》这课内容时,在探讨如何有效管理个人情绪时,学生们往往会畅所欲言,提出自己感同身受的方法或者建议,甚至学生之间也会相互争辩,可能会产生一些分歧,对此教师可以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学生达成一致性的答案,通过这样质疑、争论的过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其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深化认知

《荀子·儒效》中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新课标也强调要鼓励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创设体验性情境,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情感共鸣。体验性情境的类型较为多样,如生活化的体验、角色扮演体验、游戏中的体验等,例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编排小品《早高峰》,从学生们熟悉的交通秩序的构建着手,让学生直观体验和观看早高峰时遵守交通法规和没有遵守交通法规这两种情况下,城市路口的拥堵现象,在直观对比和亲身参与中感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这远比教师的口头讲授或直接说教更有效果。

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升华,即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学会自觉规范自己行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健全人格,如此就培养了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创设表达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思政课程,在教学中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正如我们熟悉的这句话“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善良唤醒善良”,而语言是情感表达和人际沟通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来创设表达情境,引导学生动口说、动脑思、动手做,鼓励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动起来,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服务社会》这课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以往通过讲授名人事迹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精神来服务社会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表达情境: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是如何服务社会的。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平凡之中也孕育着伟大,很多榜样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榜样。在这样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提升,从而落实新课改中的教学要求。

(四)创设辩论情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新课标强调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重视结合学科思想性、政治性的特点,把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二者结合起来,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与思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部分内容带有较强的思辨性,这也为开展辩论性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喜欢展示自己,在辩论性情境中能够有效参与课堂,在学生的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评价来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这样就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紧密结合了起来。而创设辩论性情境,需要教师分三步展开,第一步是要恰当设置辩论题目,辩题一般是以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设计,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当前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网络交友问题,以“网络交友对中学生有利还是有弊”为辩题进行辩论,对于这一辩题,学生几乎都有一些认识和感受,也就都能够参与其中;第二步是要引导学生开展辩论,在开展辩论的过程中,初中生有时会因为过于“激动”而进入“争吵”状态,这时教师要进行及时提醒,让学生既要遵守辩论规则,也要注意从教材内容出发,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也有较大帮助。

(五)创设多媒体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较为普遍地进入课堂教学之中,给单一的讲授法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也为教师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供了辅助和便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信息、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发挥。

首先,通过视频来创设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视频资源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优势,可以把辅助性学习资源通过图、文、声相融合的方式,来形象、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把视觉、听觉和思维进行有机结合,这既能够丰富拓展教学内容,还能够丰富教学表现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

其次,通过图画来创设情境。图画也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相对于单一的文字资源,图画特别是漫画对初中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它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进而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落实德育和智育的双重目标。

综上所述,在开展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开展情境化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与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拓展学习内容,进而有效发挥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强化学习和研究意识,深入了解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并且在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去全面设计情境教学,从而有效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