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如俞
(甘肃省通渭县陇山学校,甘肃通渭 743318)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师突破数学教改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助力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剖析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全面创新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注入科技的动力,辅助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是从数学教学的长远发展来看,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过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和学情调查,可剖析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信息化课件是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主要产物,高质量的信息化课件不仅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还能事半功倍地向学生传输数学知识技能。然而当前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信息化课件设计的质量不佳。首先,部分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偏低,对各种课件制作软件的功能、使用方法不够熟悉,在这种条件下,数学信息化课件的设计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其次,教师对信息化课件的设计理念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制作的数学信息化课件内容单一、呆板,课件整体以文本为主,照搬数学教材或原来的板书内容,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方面收效甚微;还有部分教师设计的数学信息化课件陷入过度追求花哨的误区,比如给课件增加过多无用的闪屏、流动效果,或是采用大面积刺眼的背景色块等,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致使信息化数学课件的使用价值缩水。
信息技术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高数学便利性等方面优势非常突出,但其在数学课堂上始终是辅助性工具的存在,具体的应用时机和比例都要科学得当。目前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主要弊病,就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时机和比例不够科学。比如教师讲授任何数学内容都以信息化课件代替,偏废学生原有的数学探究活动,数学课沦为多媒体演示课,导致学生眼花缭乱、视觉疲劳、模糊数学课程重点,等等,这些都有悖于应用信息技术的初衷,会给数学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不单单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更是学生的优质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深度整合标志,是学生能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和探究任务。当前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培育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能被动接收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缺少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获取资料,借助智能化学习软件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样不但会缩减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也会制约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从而导致信息技术无法与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深度融合。
当前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主要的整合瓶颈,是数学课件设计水平较低。要想应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立足数学教学实际需求,选择功能适宜的课件制作软件,同时重视课件形式和内容的编设,紧扣课程要点,衔接真正具备激趣、导学功能的信息资源,解决数学课件板书照搬和过度花哨两个问题,从而增强信息化数学课件设计质量,以信息技术赋能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1.根据数学教学需求,选择功能适宜的课件制作软件。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想要设计高质量的数学信息化课件,根据数学教学需求选择恰当的课件制作软件是第一位的。时下教学领域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方正奥思、Authorware 以及Flash 等,教师在制作数学课件之前,应该结合课件的教学用途甄别选用软件。如教师设计数学课件时,想要插入声音和动画内容,就可以采用方正奥思,该软件提供多种声音、动画、影像等播放功能,能够省去复杂的编程、易学易用,在数学课堂上操作演示也非常便利,是教师制作影音类数学课件的不二选择[1]。
2.丰富数学课件内容,整合运用文本、图片、短视频素材。针对数学信息化课件内容单一、呆板的问题,教师应该着重改善以文本为主的课件设计观念。如在关于几何图形的教学课件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PowerPoint 软件,在课件中分别插入几何图形的平面图、三维立体透视动画以及相关的文本说明,还可以把文本说明预先录制成旁白,插入课件、设置好旁白音频的位置,和图文、动画内容同步播放,这样信息化课件就能发挥出数学教材和板书不具备的动态演示功能,从而达到满意的课件设计标准[2]。
3.课件编制要“有度”,突出数学课程重点。针对数学信息化课件制作太过花哨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控课件编制和创新的“度”。如教师想要运用信息化课件向学生展示某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在设计课件时,就应该直接在课件内插入和公式有关的图形和推导条件,同时编辑思维导图或流程图,表现出数学公式推导的步骤和过程。可将思维导图或流程图的模块和字体设置成观感舒适的中性色和宋体,课件背景板也不要添加过乱的点缀图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关注点聚焦数学公式本身,避免信息化课件喧宾夺主,确保数学课件设计和应用质量。
虽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没有固定标准,但是从数学学科特点、教学流程以及学生的生成状态来说,有效整合的前提是科学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机。学生在每个数学学习环节的需求各有差异,教师若忽视学生的状态和真实需要,不择时机地演示信息化课件,势必难以发挥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助益。因此,教师在解决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时,应该综合考虑课堂教学推进需求和学生需求,为信息技术选取最佳的切入点和应用时机,从而启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
1.在数学教学导入环节应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讲授之前,学生的思维活力是最低迷的,所以导入环节是应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如在数学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新课内容,采用PPT 为学生呈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案例,同时设问:同学们,类似PPT 课件中的生活现象大家还知道哪些?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小结: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无处不在,下面我们共同探索新课程的来龙去脉!这样信息技术就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期待[3]。
2.在学生解答数学题遭遇瓶颈时应用信息技术。解题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解题时思维受阻是常有的事,这也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好时机。如学生在解答应用类数学题时理不清题目的数量条件,教师就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画图辅助解析,先画出表现题目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线段图,然后让学生联系题面观察图示,通过合作讨论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再鼓励学生上台画出相应图示表示隐含条件,这样在信息化作图的启发下,学生就会对题目数量条件一目了然,进而茅塞顿开,顺利地列式计算并解题。
3.在学生汇报数学探究成果时应用信息技术。以往学生在汇报数学探究成果时,一般是按组汇报,耗费大量课堂时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不妨抓住探究汇报时机。如在数学解题探究中,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使用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端设备,将解题步骤、应用的公式、定理以及解题结果拍摄下来,以图片形式发送到学习群中,迅速完成探究成果汇总。随后,教师再发动各组学生进行互批,调取学习群里的解题过程图,核对步骤和结果与本组是否一致,若解题结果存在歧义,学生再反馈给教师,教师把相应的解题过程图投放到电子白板上,和学生一起找出解题错误步骤,这样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和纠错能力得到强化,课堂教学时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集约。
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整合,除了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机之外,教师还应该合理设置信息化教学比例。在数学课堂引入信息技术的根本意图,是为了助力学生突破数学重难点,那么教师在设置信息化教学比例时,必须分清主次,避免对信息课件或工具的超量、超时使用,使学生聚焦课程重点、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从而体现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保留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探究机会。
拿一节时长45 分钟的数学课来说,教师演示信息化课件的总时长不应超过10 分钟,而且课件要分散展示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单个课件的演示时长以3 分钟为宜,其他时间教师应用于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和自主探究。如在数学课堂的新知输出环节,本环节计划时长为15 分钟,教师可以采用Authorware 形式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拉动图标向学生演示介绍新知概要、学习流程和例题,演示时间设置为2-3 分钟,这个时长足够学生了解课件内容。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观看完演示课件,想必大家对新知的学习方向已经了然于胸,那么大家是否能根据课件指引,合作在教材中找出相应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学生立即分组投入到自主探究中,3 分钟左右后完成探究。紧接着,教师重新展示课件例题,让各组学生运用画出的概念、定理或公式,继续合作探索解答例题,教师则流动巡视,适时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阐述解题思路和依据,这个过程用时5-6 分钟。剩余时间,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自由提问和交流,如探讨新课知识点和学过知识的联系,或是研究例题的其他解法,促进学生对数学新知的迁移运用,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例设置非常合理,学生能实现数学知识和探究能力的双丰收[4]。
在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趋势下,学生凭借教材和演算本开展数学学习的方式太过落后。新时代的数学教育主张培植学生综合素养,而信息素养是其中最关键的发展维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机会,不但可以实现数学交互式教学,还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开发搜集信息材料的能力和习惯。因此,教师想要达成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深融目标,必须加强策划信息工具应用任务,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从而使学生数学探究如虎添翼。
1.策划信息化数学资料搜集、整合任务。数学教学需要大量拓展性资料,以往这些资料都由教师搜集提供,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将这项任务分配给学生自主完成。如在某项数学定理教学中,课程涉及数学史和数学家的背景介绍,教师可以向学生分配信息化资料搜集任务:同学们,本课学习的定理知识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那么该定理是由谁提出的呢?请大家应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合作搜集、整合课程定理的简史资料。学生搜集资料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筛选概括性最强的数学史和数学家介绍资料,若课程定理设计中、西方研究史,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分开搜集整理,最后把搜集到的资料共享到学习群里,开阔学生的数学史视野,历练学生信息工具实践能力[5]。
2.策划信息化数学图表编辑任务。图表绘制在数学教学中占比较大,手工绘图效率和精度都不足,教师应该策划信息化数学图表编辑任务,增强学生信息制图技能。如在绘制函数图像、数据统计图等图表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布信息化制图任务,指导学生应用几何画板、Excel 等制图软件,按照数学课题要求,合作编辑准确、美观的数学图表,提升数学制图的便捷性,从而使信息技术软件成为学生主要的数学探究工具。
综上所述,现阶段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设计数学信息化课件的水平有待提高,在数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时机和比例欠缺科学性,以及忽略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对以上问题,教师必须立足数学教学实际需求,增强信息化课件设计质量,把握信息技术应用时机,合理设置信息教学比例,同时为学生策划信息工具应用任务,启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思维,助力学生突破数学重难点,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高效整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